
“爱应该指向生,而不应以死终结”
男子知天命的年纪,从出版社副社长的位置退居二线,工作失意。女子已为人妻,爱好书法,快到不惑之年仍气质非凡,丈夫却极冷淡,貌合神离。这样的两个人相遇相爱到走向死亡,自然而然的就那么发生。
爱应该指向生,的确,他们在一起,女子变得更加漂亮有魅力,男子开始活力满满,只是后来,毕竟是畸形的爱恋,为社会所不容,工作的失意,家庭的压迫,阿保定的故事,有岛武郎的故事,都预示着两人的结局,最终还是两人共同赴死的画面。
但是爱不应该以死终结。即使愿意在最幸福的时候死去,或许因为无法承受世俗柴米油盐的侵蚀,无法接受幸福逐渐消亡的失落,所以在这个冲顶的时候死去,即使这样,这种做法仍然令人咋舌,的确,爱不应该以死终结。如果情爱不能让你积极向上,而是走向犯罪死亡深渊,那么不如趁早停下。
久木那样一个人,和妻子初相遇的时候应该也是极美好的吧,二三十年的相守,长大成人的女儿,最终还是爱上凛子,无法不为爱情感到悲哀,经得起风雨,却抵不过时间。同样也为婚姻感到悲哀。如果不能得一人心,白首不离,我宁愿一个人承担柴米油盐,成为别人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也不要成为蚊子血饭米粒。
这书纸质版的买了送给女朋友,我还是喜欢电子书,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本书适合一个人静静看,
一个人静静看,
一个人
最后是几条看书时候感触较深的笔记。
【1】因为幸福,所以死了
幸福到达了顶点,快乐的不得了,所以再也无法忍受从顶点滑下的失落。以前的不幸无法改变,但是以后的不幸就让它无从发生吧。
爱情到了最后也会成为柴米油盐的琐碎。何不在最深情的时候戛然而止
“那时两人都处于幸福的顶点。”久木想起武郎写的遗书的一节,“他在遗嘱中明确写道:‘现在,在欢喜的绝顶迎接死亡’。”
凛子立时止步,凝视黑暗中的某一点。
“因为幸福,所以死了?”
【2】爱你让生活变的美好,让我也变得更好。
“因为喜欢上了你、恋上爱上了你,我才变得十分美丽动人,才明白了每一天活着的意义。当然,苦恼事也有很多,但高兴事要多出几十倍。因为爱得要死要活,浑身上下才变得敏感起来,才无论看什么都能感动,才明白什么都有生命……”
就像如果胸口中了一刀,刀留在里面或许没那么痛苦,如果伤害让人沉迷,那就无法自拔好了。
“那也不是的。脸伏在雪中,周围一点一点融化。抬起脸来倒是冷得厉害。”失乐园读后感 第(2)篇
“还是雪里边暖和?”
“当然!多少有些痛苦,但感觉上周围融化着扩展开去,心想如果就这么睡过去,肯定死掉。”
2019年读完的第一本书。
陆陆续续看完失乐园,久久没有忘记想象中久木和凛子在极致的性爱后冰冷僵硬的尸体。
最后被验尸的强行分开,多少觉得可怜,想象的美好哪里能抵得上现实的残忍。
谈一下感受。
久木和凛子的爱恋,我认为是一种爱,我却不赞同那种存在。一份爱成疯、魔,我便觉得这份爱是一个丑恶的鬼。这种爱,如烟花璀璨,欢愉过于偏执;如心坠海洋,游觅过于无边。
- 单一纯明的性和无二的欲求这是最虚无的存在,我曾说:追求大道是痛苦的,追求本道方可逍遥快活。
极致追求本道,就会陷入虚无空洞之间。人的存在本身,更多是追至大道的,大道难求如鲤鱼跳龙门,每个人活的姿态应该分明横清,经历的事都期望如愿,但更多的是却是与愿违。
- 《失乐园》中的体会,是人生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尝试。
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爱情是独立存在的,婚姻是一个整体的存在。活着不是一方世界,而是溶于混杂大世界中,我们真实的面对自我,就应该克己复礼,而非一度纵欲。
一个人过于沉迷色情,往往是不会有出息的。
以上
2019年3月14日 于莆田
失乐园读后感 第(3)篇回想一下,当初看《挪威的森林》已是七、八年还在上大学的时候,一个疑问一直挥不去“他们为什么要自杀?”,记得前不久还到处搜索寻找答案呢,我许该再看一遍小说,以长大后的心境来审视年轻的爱。与《失乐园》不一样,年轻的干柴烈火留在记忆中会是美好、青涩的,可以来一句“谁不曾青春过”豁达而过;婚外情就显得多余、恶俗,不但世人不会予以理解,自己心中也过不了这个坎。
关于“性”与“爱”,也是我不能解的地方,和朋友聊过,初步确定世间存在“身体契合”这种东西。性的满足可以催发爱的生长,就像凛子,我一度觉得她不会看上久木的,或许在被身体牵着走后萌发了深深的爱,然后到达灵魂的不可分割。另一方面,男女双方如果有强烈的爱,通常是女方对男方的无限崇拜,男方对女方的无限怜爱,也可以指引到达“性”的契合。
最后,感叹一下渡边老爷爷对性爱的描述,好多人都可能觉得有时候在看小黄书,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