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上有两个哑巴,他们每天都在一起。带路的安东尼非常肥胖,迷迷糊糊,有温柔的笑容;跟在后头的高个儿辛格,智慧朴素,一尘不染。辛格永远不挑剔地宠溺着安东尼,不受意志地控制。米克是个热爱音乐的小姑娘,杰克是个追求公平有些神叨叨的醉鬼,考普兰德是致力于黑人解放的医生,他们都有自己的困境,却无一不视辛格为自产的“上帝”,世界上唯一理解他们,包容他们,支持他们的存在。就因为辛格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哑巴,他们就把自己希望他具有的品质强加给他,只是因为他不会反驳,不会呛声,只是点头微笑,并礼貌的招待他们。就连这一切的旁观者比夫,也对这个哑巴产生了兴趣,和其他人一样,总爱到他房间里坐一坐。这些或暴躁,或疯狂,或孤僻,或沉默的几个人,只要在辛格房里呆一呆,对他一股脑儿的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看他点头微笑,就认为自己获得了共鸣和理解,以换来心灵的宁静。日子久了,每个人都把他当成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精神依靠,视为知己,情深意重。知己这个词,好像随手就能拿来用。以前我也这样,能聊天就是了吧。直到一个朋友和咬文嚼字的分析这个词,并且要拉远我们之间的关系,否认这个词现在或者曾经在彼此之间产生过,我才意识到它是有分量的,往后我再也不敢用这个词了。于是当有人特别热情的表现出,你就是我的知己的时候,我却总是在心里退开三分。知己情浓,或许不过是误会一场。真是个悲哀的句子。但是事实上,书里的辛格也从来不理解他们在说什么,他只不过有礼貌罢了。他真正在意的是他的倾诉对象——安东尼,他认为只有安东尼理解他,是他一生的伴侣,唯一的伙伴。辛格在别人面前是沉默的(否则你能让一个哑巴怎么办呢),可是在安东尼面前永远有说不完的话,不知疲倦的双手,比划着所有他堆积的心事。虽然安东尼也不过哼哈的单字回应,再似有若无地笑一笑。但作为一个哑巴,辛格觉得安东尼是唯一可以对话的人。当然也有其他的哑巴,但是他无法融入。安东尼也总是和别人处不好。所以,即使安东尼贪吃,好赌,烂醉,疯狂,辛格仍然无条件为他奉献。很多人把这视为是一种同性爱情,其实我并不认同。我更倾向于,人类都有为别人飞蛾扑火的基因,这仿佛是体现一种追求人生价值的方式。这个别人可能是自己的小孩,爱人,知己,或者上帝。但,不管是谁,总该让我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辛格曾经有过一个梦,梦里所有人都跪着,安东尼跪在他前面,其余的四个人跪在他后面。他们各自膜拜自己的“上帝”,自己的“知己”。然而,这一切都是一厢情愿。安东尼死了,辛格自杀了,其余的人精神世界的花,也全部都凋零了。再也没有倾听,没有幻想出来的理解和共鸣,还有知己了。人类有太多的自以为是,以为可以教导别人生活,以为可以拥有财富就获得尊重,还以为总有一个人完全理解自己的抱负,自己的追寻,自己的优秀,自己的辛酸。呵,这就是一场到处都在上演的讽刺。街上曾经有一个孩子疯了。我问大人们怎么判断他疯了呢?和他说话的时候,他明明很正常。大人们说,但是他经常一个人对着很多物体说话,还发出声音,这就不对劲了。这答案一下就吓坏我了,因为我也这样,经常一个人对话。有时候甚至会幻想出一堆人,揪着一个问题,互相争吵拉扯。我得小心注意着,不让别人听出我的声音来,这样我就不是疯子了。难道不是大家都这样吗?n现在人们有了手机,微博,微信,一切自欺来得更具可信力。或许发状态,就可以假装有人听懂了吧?起码那些点赞的人听懂了吧。再不济那些评论的人呢?n但孤独这道题却没有解开过,因为我们真正想说的话,永远都在心里,不在嘴上。赤裸相对并没有那么难,赤诚相待却是一个极难跨过的坎。有谁收藏着你所有的不堪和愚蠢呢?有谁让你感到像脚踩大地一样实在,身处空气一般自然呢?这近乎于信仰的交付,如果遇到,即使是误会一场,我也愿意。我们这些人,写下这一行行,一句句,不仅是记录,布道,解惑,发声,更是为了有那么一个人,一个时刻,让我们卸下社交的盔甲(虽然平时我也不怎么乐意穿上),说自己真正在意的事,赤诚相待。哪怕,那个人是我们自己。
心是孤独的猎手 读后感 第(2)篇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有点无聊,读了一半以后才体会到了深意。故事很平淡,都是很零乱的生活琐事和小镇上每个人的心里状态,不好好看可能觉得只是个无聊的长篇散文,然而却是个很有深度的故事,读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思考很多东西。书中所有人的故事与心理都能让人产生很多共鸣,感触最深的是辛格先生和米克的。虽然孤独依旧是永恒的摸不着的无法理解的东西,但麦卡勒斯对孤独的阐述无疑是我看到的最为深刻的一个。
人生而孤独,孤独是永恒的,深深的扎根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而且从不退场,直到我们死亡。
每个人的孤独都是绝对独立的,与任何人无关。但是爱,憧憬,理想,亲人,想要守护的生活……等等很多东西可以减少孤独对我们的消极影响。
小孩子也孤独。孤独会随着我们年华的老去长成一个参天大树,在一定的年龄会有相应程度的孤独。
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灵魂,要像不被孤独吞噬,不要渲染,知道了就好,不要使劲放在心上。
孤独使我们强大。
心是孤独的猎手 读后感 第(3)篇《心是孤独的猎手》n有那么一种人,n长得并不多美,n却有一股谜一般的气质,n使她与众不同,n让你一眼就能记住她。n就好比卡森.麦卡勒斯n那双大而空茫的眼睛,n忧郁而冷峻的脸,n放纵不羁,漠然迷离n冷冰冰地直视着世界。n她的作品就和她的人一样,n也有一种谜一样的气息。有时,她像一个冷静的观众,n在伤心的咖啡馆里 倾听众生,n大多时间,她又是一个孤独的猎手,n在孤寂的世界里 寻寻觅觅。n也许是因为一生深受病痛折磨,n她把病痛、疾患,n刻画为笔下的人物,n哑巴、畸形、残疾……n这些人物纵使那么的不完美,n却都有着真挚的情感。也许是因为半世饱受世人争议,n她把自身的复杂n凝结为作品中的主题,n孤独、绝望、荒诞……n纵使那么的阴郁,n却深深打动人心。n她带着一副柔软的心肠,n一生都在用写作,n收集着世上的爱与孤独,n审视这世界的孤寂,n不去作任何拒绝。n就像那首诗:n此刻身处夏日的中心,n生命于我依旧甜美,n但我的心是一位孤独的猎手,n游荡于孤独的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