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500字(3)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作者:朱光潜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指定阅读。本书是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朱光潜先生求学于欧洲,从海外寄回了这十二封写给青年朋友的信,最初登载在《一般》杂志上,后集结成册出版,多次重印。信中所谈皆是青少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话题,如读书、作文、爱恋、情理、修身、做人,凡此种种。作者劝年轻的朋友们,眼光要深沉,戒骄戒躁,不贪容易,更不能随了世俗、急于近利。这些信件正是朱光潜先生提供给现代青少年的成长指南,是充满了人生智慧的必读经典。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世上最让人头痛而无用的书单是:

大学四年疯狂看书1000本,精选我认为必看

的50本推荐给你,四十不惑,爱书的我看了近10000本,这100本真的每个人应该读。

然后一堆随处可见的经典著作出现了:《时

间简史》《中国哲学史大纲》《法哲学原

理》等都是座上宾。

我就想问这些高手,你真的看懂这些书吗?

看懂了,你对大众推荐书,还如此随意?你真

要看懂了《道德经》,就该道德一点,用有趣

的语言推荐点真正好读的书嘛。

“我为了写这封信给你,特地去调查了几个英国公共图书馆。他们的青年读物部最流行的书可以分为四类:1冒险小说和游记,2神话和寓言,3生物故事,4名人传记和爱国小说。就中代表的书籍是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 ules verne: aroundthe world in eightydays)和《海底二万涅》( 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 der thesea),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 defoerobinsoncrusoe),大仲马的《三剑客》a. dumas: three muske- teers),霍桑的《奇书》和《丹谷闲话》( hawthorne:wonderbook and tangle woodtales),金斯利的《希腊英雄传》( (kingsley, heroes),法布尔的《鸟兽故事》( fabre: storybookof birds and beasts),安徒生的《童话》(an- dersen: fairy tales),骚塞的《纳尔逊传》( southey: life of nelson),房龙的《人类故事》( vanloon: the storyofmankind)之类。这些书在国外虽流行,给中国青年读,却不十分相宜。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像煞有介事的谈一点学理。他们你和我自然都在内”

“如果我应北平京报副刊的征求,也许把这些古董洋货捧上,凑成青年必读书十种。

但是我知道这是荒谬绝伦。所以我现在不敢答复你应读何书的问题。你如果要知道,你应该去请教你所知的专门学者,请他们各就自己所学范围以内指定三两种青年可读的书。你如果请一个人替你面面俱到的设想,比方他是学文学的人,他也许明知青年必读书应含有社会问题科学常识等等,而自己又没甚把握,姑且就他所知的一两种拉来凑数,你就像问道于盲了。同时,你要知道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

上面两段引自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

十二封信》,朴实地讲出了“人最大的缺点在好为人师,而朱先生早早的看透这点”的道理。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如此平易而又意味深长的文字。

中学时,整天只知道考试,对教育部推荐的教材外书籍统一认知是大部头,所以这本好书反而忽略了。

十年后,工作了,一次百无聊赖的时候,从网

络上流传的一个南方周未推荐书单上看到。

因为平时见的书单太多,纠结、斗争了很久,最终对《南方周末》长期以来的忠实、信任以及战胜了对网络信源不确定的恐慌,抱着“尝百书”的勇气买下了它。看了之后,我开始万分庆幸,这实在是一本好书,不难懂,耐人寻味,举重若轻,完全符合我对书的两项需求。

一是看的下去,这得浅显易懂,不能看几个字就睡着了。二是还想再看,这得有真货,少年读来有道理,中年读来有同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象牙塔般的校园生活 且行且珍惜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

                        ——青年的病象

部分现代青年是独生子女,父母不舍得让其吃苦,有什么事情父母会帮忙处理。想问题简单,处理问题草草了事,对于“苦”的理解陌生,也不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苦,一点小事都要抱怨,以为自己以后什么都可以应对。

二封信从不同方面进行,其中自己比较有感触的是:

㈠谈读书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书读的多了,对各方面也有所了解,对是非有了一定的认知、判断,自然知道如何选择。

关于读书方法: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㈡谈动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有情绪要懂得合理宣泄,而不是时刻压抑着自己。这样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谈升学与选课

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社会中的部分人是工作狂,认为工作比较重要,加班到很晚到家倒头就睡,都没时间给自己做顿饭吃,第二天重复。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生活,就算有多好的事业那又怎样,也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活单调。

㈣谈情与理

类以束缚而不能给人类以幸福。

束缚自己会让自己失去很多的机会。本专业的活动参加,其它专业的活动不考虑,感觉就是井底之蛙。在老师的指引下,也不会总是束缚自己的手脚,有机会就挑战自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烟火,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㈤谈摆脱

“长枪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致胜。汝才有偏向,姑发展其所长,不必广心博骛也。”

要做的事情很多,也有先后次序。有的同学这个也想学,那个也不想放下,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学习,两个都只是学习的马马虎虎,这样会得不偿失。建议还是选择自己擅长的事情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这样会事半功倍许多。

作者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受益颇多。

校园生活单纯而美好,不要浪费了这样的大好时光。自己的心也去那里,那就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吧。

最后,想说

“我的心寄托在什么地方,让我的脑也就寄托在那里。”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在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potentiality)才大。这种可能而未能的状况就是无言之美。世间有许多奥妙,要留着不说出;世间有许多理想,也应该留着不实现。因为实现以后,跟着“我知道了!”的快慰便是“原来不过如是!”的失望。

嗯,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