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1000字(3)篇

小小小小的火
作者:伍绮诗
《无声告白》作者伍绮诗重磅新作!2017美国年度小说桂冠,收获27项年度图书大奖!永远记得,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那年夏天,一把小小小小的火,烧掉了理查德森家的房子。所有人都觉得是他家的小女儿伊奇干的“好事”,而她却不见了踪影……与伊奇一起消失的,还有理查德森家的房客:流浪艺术家米娅与她的女儿。她们曾无声地挑战了这个家庭笃信的真理:安稳、美好的人生必须经过一场严密的规划。她们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伊奇身上的种种束缚,伊奇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的生活了。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非常精彩的故事,衔接巧妙,内涵丰富。故事看似是以自由、随心所欲(米娅为代表)和自律、按部就班(理查德森太太为代表)来冲突、来比较,但是我觉得作者并不是要将他们分个高下。

   故事里理查德森太太说:“只做正确的事情,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美好的人生,同时也是她想要的生活,当然这种生活谁都想要。”今天的成功学说也告诉我美好的人生需要自律,做正确选择。自由是建立在美好的生活上的。所以要把自由和自律,按部就班行事和随心所欲做事分出高下,这就是我模糊了。

   最后作者借伊奇说:“每个人都遵循规则——无论什么,外表看必须漂亮完美的,无论内里多么龌龊不堪。”所以,我觉得作者应该在说心灵自由和思想自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破而后立意境,放在心灵和思想能够很好形容及表达。因此不管在逆境中,还是安逸里,都不应该束缚心灵,禁锢思想,对于内心十分渴望的追求应该执着坚持,并为之奋斗不懈。

   故事还有其他可以深思的东西,比如父母与子女相处、青春期的恋爱、理查德森太太人际关系处理的反思等等。其中故事里的米娅与珀尔、理查德森太太与伊奇、贝比·周和美玲这三对母女故事的讲述,不管母亲在女儿面前犯过什么样的错,其出发点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

   引用故里的一句话“孩子,是父母对现在人生、对过去回忆、对未来渴望的寄托所在”。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沉闷的,时常触动回忆。看得我头疼痛苦,作者用两个女人分别诠释了两种不同选择后的人生,一个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一个选择保守的安稳。她们的人生其实都很成功,她们为自己想要的生活付出努力并承受代价,一个是白富美,事业有成,家庭富裕,夫妻和睦,但她丧失了灵性的一面。而另一个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好女孩走四方”的摄影师,艺术、创意、通透的灵魂,但她没有安稳富裕的家居生活,没能给孩子一个父亲和健全的物质基础。

前者代表的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哪怕有不足和错误也不会有人去指责。而后者是少数,所以显得离经叛道难以被人全然的理解、认同。

我试图去想作者想要表达是什么?何种选择才是正确的吗?正如米娅在文中所说,正不正确只有当事人自己去分辨,其实别人无权去说。后来我以为作者是在说,人与人的关系应该多份理解和善意。但看到结局,后者只是离开和退出,没有什么好争辩的,理不理解都不过是个走字。所以,理解也仿佛不是作者所追求的。她通过米娅离开时留下的照片给到另一个白富美的女人祝福是突破自己的牢笼。也许这才是本书的主旨吧。

带着深深的祝福我们遗憾的活着,仿佛这一生还要活很久,很久,久到还没结束我们就带着出离的心原谅并谅解了一切。我们只是即被动又主动的选择了自己的活法,并这么孤单或不孤单的活下去。活过这短暂又漫长的一生。用一切感知的、看到的、听到的和表达的一切去诠释我们所理解的生活。

这就是品味人生吧,好好的哭过痛过爱过失去过也得到过就不枉此生了。

小小小小的火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先看了《无声告白》过来的,可能是之前这本书期望太高了,所以现在没有到达我的标准,稍稍有点失落。

这本书最感动我的不是主线人物,而是那个华裔女婴抚养权的争夺。

对于剩女而言,那是她的骨肉至亲,她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抛弃亲生女儿,但这么做之后她就立即后悔了,断不了的血缘联系拼命牵动着她的心,她失魂落魄悔不当初,最终还是失去了女儿的抚养权。

对领养夫妇而言,他们因身体状况没法拥有孩子,为领养孩子疲于奔命可总是没得到好结果。他们愿意为孩子提供一切良好的条件,愿意为孩子付出,早就做好了领养孩子的准备。他们不愿意放弃这个孩子的抚养权,而且也是合理合法地获得的。可是天不遂人愿,孩子还是被生母偷偷抱走了。他们能怎么办?痛苦,绝望,哀嚎,也换不回这个孩子回来。

两方都没错,无论抚养权判给谁,都会造成另一方的悲剧。

人生不就如此,很多事情压根不能拿是非黑白来评判。我们只能尽力跌跌撞撞去摸索前行的路。喜剧也好,悲剧也罢,无论怎样还是要继续为生活奔波。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