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凯伦·迪伦 詹姆斯·奥沃斯
2010年春,克里斯坦森为哈佛商学院毕业生发表了一场极具影响力的演讲。这场演讲引人深思,不仅是因为克里斯坦森分享了许多简单实用的管理思想,更是因为他当时罹患了与父亲一样的淋巴癌,正忍受化疗的煎熬,与病魔抗争的他反复思索自己的人生是否过得有意义,并终于领悟到这样的道理——“上帝衡量我的人生,不是用金钱,而是我可以帮助多少人,变成更好的人”。克里斯坦森教授忠告学生说,哈佛商学院课堂中教导的理论,不仅能解释企业中的问题,也能拿来管理并预测自己的人生,进而实现生命的圆满与幸福。克里斯坦森教授真诚地说,这些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突发事件,他都运用自己的企业管理研究成果做到了完美解决。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读完之后发现书的名称与内容有点不相符,但这不失为一本好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些适用性很广的理论,主要以企业、家庭、人生来举例讲;也提出了一些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比如:我把自己的资源分配到我最看重的事情上了吗?我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吗?我有明确的目标吗?也许思考不出问题的答案,但是思考的过程比思考的结论对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

书中的观点和案例都十分精彩,其中的精华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启发价值。书中还详细讲了关于如何教育孩子,书中的观点对于教育孩子很实用。书中作者不会给出你任何问题的答案,而是告诉你如何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书中有这么个理论:“什么事情会导致什么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十年前坚持做某一件事,今天会收获什么果实;如果现在种下一颗种子,十年后会收获什么果实;那么想明白之后,是不是觉得现在所付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的。我们不能等到需要某样东西的时候,才想起它,而应该提前种下它,等到需要时,自然可以应付。其实这个理论我们很多人很早就知道,只是没有重视,没有坚持。

理论:“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才能说明这个战略有效。”几乎所有项目的失败,都是因为在一个或多个关键地方的假设出了错,并且还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做出预测和决定,而公司没有意识到,直到这些想法或计划实施很久之后才知道。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这是我们猜测验证一些想法时,需要验证的,不然在假设错误的基础上去做,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损失。

任何一个战略,不论是企业战略还是个人生活战略,都是从数百次日常决定中产生的,它是关于如何安排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决定,是关于如何分配人、财、物的决定。每一个决定,都表明了我们真正在乎的是什么。哪怕说的再好,画的饼再大,如果不能有效实施,都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我们必须确保分配的资源与认为的重要事项是一致的,还要确保考虑的这些事情都列在你的时间计划表里,这样做会帮助你克服关注短期目标而牺牲长远目标的自然倾向。工作或许能带给我们成就感,但是与家人、好友培养出的亲密关系带给我们的长久幸福感相比,就会显得很苍白。

书中讲了一种互动交谈方式,语言舞蹈:是指一边闲聊, 一边评论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也评论大人正在做或计划做的事情。如:“你觉得今天会下雨吗?”,“还记得我不小心把你的瓶子放进烤箱里了吗?”,还有以提问的方式,如:“要是···又怎样···?”“要是···岂不是更好?”等等,让孩子深入思考身边发生的事情,这样做将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很赞同书中写的一段话:我们将孩子保护起来,让他们远离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却无意中阻止了孩子掌握成功所需的“应用能力”和“行为价值取向”。如我们现在这些年轻人,对于煮菜做饭干家务等基本技能有多少人掌握了,没掌握的原因可不就是没有煅炼过嘛!父母给了我们最好的爱,什么都舍不得让我们干,但却无意中切断了掌握技能的道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 ,让孩子独立解决,如果独立解决不了那就提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给他,解决的问题多了,自然也就培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到社会遇到事也不会不知所措。

“生活就像是一条充满情有可原的河流,如果我破了一次例,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很有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破例。”我们生活中,有时想坚持着做些事情的时候,比如早起早睡,很经常会半途而废,不就是因为没有坚持着原则吗,总有各种各样能让我们原谅自己并破例的理由,破例的次数多了,那么原则也就不叫原则,坚持起来也没办法再像一开始那么坚定的坚持了。或许有些原则坚持起来会被人看成很傻,但就是这样才叫原则,也正因为坚持而让这种行为充满独特的魅力。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今晚,在其他平台听到克里斯坦森书里说:能飞是因为羽毛吗?是要掌握能飞的原理。这,给了我点思考方向,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关注问题本身比关注答案要重要得多。

1⃣️我们对成功事业的具体定义是不同的,但是拥有能够感受到成功事业带来的幸福感是我们所向往追求的。

书里提到如何有一个成功事业,让我想起卡尔纽波特写的《优秀到不能忽视》这本书,里面分析了如何具有工匠精神、如何看待激情、工作视为事业的方向是什么。

2⃣️第二个提到家庭和朋友,让我想到几本育儿书,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要和善而坚定,还有其他很多书也说道,例如《父母的语言》等,要共情交流,3T原则,还有要给孩子树立、引导,种下种子,把犯错视为学习的工具等。其实这也是体验幸福感的一种表现,幸福的三个维度有大脑,思维和人际。《他人的力量》里说最好的关系便是第四层人际关系。

3⃣️最后说到正直,要百分之百坚持。我觉得这里的原理,让我理解就是要具有自律,要自律那就要有独立完善的自尊体系,也就跟《恰如其分的自尊》、《自卑与超越》有关,还有孔孟的仁者不忧这类境界。


克里斯坦森书里意思: 不在于怎么做,而在于如何思考,用原理理解现象指导行动。让我想起有句话,透过现象看本质。然而,大多时候是透过现象看原因,而本质是透过原因看到的。即原因的原因是本质。这,可能就是作者强调的原理吧……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不只因行为而定论,不只因动机暂时的伪善或假恶定论,因带来行为的动机背后真实的安心何处定论。

2019.3.7日,记。


这本书目前计划,会看下自我如何正直那部分,因为作者用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原理去解读的,了解下商业原理视角。其余部分我觉得其他几本上面提及的书,专门只针对作者说的某一领域,那些书会更适合精读。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又被我看成了鸡汤书。

本来人家是讲管理、规划的。

怎么到最后扯到了哲学上,不过,还真觉得被打动了一些,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个熊大人。小时候好希望看到自己长大后的样子。现在我终于看到了。时间过的很快,可我总觉得看不到尽头。天天就在发呆。每天发呆好多次,想乱七八糟的。责怪自己,以及胡思乱想。然后把自己搞得好焦虑,然后再慢慢平静下来。然后再焦虑。然后再平静。突然会在想我这一辈子要是结束了,我会很开心吧。好多时候,真希望自己消失了。从没存在过。不过既然这是不可能的,我就安慰我自己,从没存在过和存在也没啥两样。

我胆小,从小就特胆小。虽然神经大条。但好多次晚上出去,起大雾都能把我吓哭。

我好像写了我自己都不知道写什么的东西。不过,管它呢?反正就写了。不想拐回来了。我要如何衡量我的人生啊?这个命题太鸿观了。找一个人,然后做你的榜样,然后学习。可是我怕,胆小啊。就算我知道什么是对的,我也不敢做。我害怕。害怕。这两天我又在胡吃海喝了。以至于我现在特想找一些心理学书,找找问题根源。我不想心理医生。一方面手机没钱了。另一方面,有钱也舍不得看。嗯。写完了。这就是我的读书笔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