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登教授历险记,典型美国文学,炸鸡一般。虽然没有余味,但是谁又能说炸鸡不好吃呢?n马德里市中心,沿着Gran Via大街直下去有一家传统的Bar,高大的门扉,深色的家具,窗边贴墙的位置高高的架着一台已经在国内快要绝迹的大屁股老式小电视,如同那些在这座城市存在了几十年上百年的酒吧一样,一刻不停歇的播放着足球比赛和当地新闻。如果要说这间酒吧同其他酒吧不一样,那就一定是他们家的韩式炸鸡,不要太好吃!!哎呦我的天,两个人一个大份炸鸡,配上一罐estrella啤酒或者sangria。人生如此自可乐啊。但是炸鸡固然好吃,吃完了也就完了。我们的文化所秉承的审美中,重要的是余韵。文字本身的韵同主题内容的韵。前者在翻译文学中,尤其是欧美的译本,一如既往的看不到。这其实不怪译者,更重要的两种语言的语言逻辑差异。至于后者......n我初度Dan Brown是大二的那年,屈指一数也已五年有余了。不是被夸到天上的《达芬奇密码》,而是这个系列的第二本《天使与魔鬼》,惊为天人。彼时我正好在图书馆淘到一本另一位美国作家的《容格与炼金术》。两本书的主旨都在试图探讨宗教或者说玄学与科学间的关系。那应该是《阿凡达》余音犹在的时候,我想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方兴未艾的那些多瑙河与莱茵河畔那些固执的哲学家与文学家。于是也在试着反思我,我们这条路究竟对与不对。结局当然是不了了之,时间还没有沉淀到足以告诉我们答案。五年后再读兰登教授奇妙历险记,多少就有点差强人意了。丹布朗的内心OS大概同曾几何时的周公主一样“没惊喜没有改变,我已经听了三年,我告诉外婆,我没输,不需要改变”。你开心就好。但是丹布朗能屹立不倒自然别有妙处。虽然主题不变,带着一个漂亮姑娘与全世界和时间赛跑的故事主干不变,兰登教授三不五时就福尔摩斯、007附身不变,姑娘最后一定对他有别样情愫,但他仿佛一个浪子谁也真正走不到他心里的感情line也不变,但还是有些东西的。比如说悬疑推进过程中的层层递进,相声春典里,这叫三番四抖。其他.... 抖的时候有一些细节没处理好。比如说,应该给个暗示,埃德蒙并没有完整的播放完视频,哪怕写成他突然关掉视频,伪装成为他因为激动也好。这就是个扣子,否则后面画了那么长的篇幅描述视频内容,这个时间段里,稍微有一点抓不住读者的话,就会给读者空间回想,这至于让他们那么如临大敌么?最后结局再提一下,哦原来是他只给老三位放了一半,没看结局。特别像前面写漏了,自己在后面圆话。最后关于内容。我以前未出国之前,看丹布朗,一点都不觉得他在....“小题大做”。但我在西班牙生活过一段不算短的时间,我接触到的西班牙不是这样。与科学相比,宗教更像是润物无声的东西。以科学为显像,以宗教为底,二者远没有丹布朗笔下的剑拔弩张,人家好的很呢。丹布朗一系列作品中,探讨科学与宗教时,都将宗教放到了“原教旨主义”这个极端狭隘的位置和那群人身上。为了激发戏剧矛盾,可以理解。但是读者就看看罢了,切莫当真。再者,亲眼所见,原教旨主义害人不浅啊。
本源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丹布朗的所有书我都看过,围绕宗教展开,但又不局限于宗教主题,在这之外总能让人看到真善美,这也是苏格拉底努力展现在人们眼前的道德真理。这本书不外乎同样的主题,加入了热门的人工智能话题,同时也提出了可能大多数人都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终将走向哪里?人类的未来是什么?每当我充满乐观的说癌症终会被治愈,可能就是未来的十年,总有老人不相信,当我说人机交互已经出现,总有老人觉得我是在瞎说。我只想说:如果你不拥抱未来,未来怎会拥抱你?n拥抱未来是不可逆的趋势,拥抱未来才让人类拥有无限的潜力。我们都在讨论另一个问题:如果机器替代了大部分人力,那人应该做什么工作?人应该去创造,这是作者告诉我们的,这种创造是人类保持生命力的方式。而更多的人只聚焦与科技发达后个人该怎样生存,我们可以参考一个简单的数据:机器化大生产之前,人每天需要工作超过12个小时,有时高达16个小时,而随着技术发展,各行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后,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不多数行业变为每天八个小时,那么,在未来,大部分课程由机器承担,人是否可以只工作四个小时呢?工作十六小时时,人的生活依然是可悲的,经常食不果腹。而今天工作八个小时丝毫不降低人的生活水平,反而有所提高,不得不说,科技带给人的是真真正正的解放。对于未来,我们还应有所困惑吗?未来正敞开怀抱期待人类,人类应投身科技奔向未来,奔向宇宙。至于宗教,我并不了解。如果问我的信仰,我只能说我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对于宗教我们是否应保持更开放的态度?宗教与哲学与科技应是同源,相爱但不该相杀。宗教让人向善,但宗教也让人虚伪,宗教更让世界血流成河,向善的宗教为何用孕育出血腥呢?我不能理解!那就让哲学替代宗教吧!!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创造成就,探索人类本源和未来问题最早就源于哲学,哲学让人思考,思考让人进步。人类总需要信仰些什么,才能心怀美好走向未来。
本源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本源
从开篇作者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我们从哪来?我们要到哪去? 一直带着这样的疑问让自己不断的读下去 想知道最后的解释是什么。但是当我们终于看到了演讲的后半部分之后引发我们思考的不是人类的未来而是温斯顿:一个让我们惊奇又恐惧 期盼又畏惧的人工智能。
不想说他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单纯的为他的销毁而感到惋惜 他拥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记忆,自我的思维方式 很难将他不视为一个生命。
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缺怀疑上帝。人类创造了机器人,机器人为何不能怀疑人类?
记得 底特律变人 中卡尔对马库斯说的:以后总有一天 我没有办法继续照顾你。你必须要保护自己 自己做决定…决定自己究竟是谁?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世界不喜欢与众不同的人 马库斯。不要让别人告诉你 你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期待我们与AI共同生存甚至融合为同一物种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