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失乐园(多雷插图本)》读后感_1600字

《失乐园(多雷插图本)》读后感1600字

革命是最彻底的代价惨痛的浪漫主义
如果有一些书一直在我脑海里却因种种原因未翻起而颇遗憾,那弥尔顿的《失乐园》算是其中之一。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多是渡边淳一的《失乐园》,350年前的这本《失乐园》已经鲜少人问津。
弥尔顿是追求神圣的清教徒,却又具有革命意识,这让他具备了反抗的激情。英国共和革命失败后,双目失明的弥尔顿失望之余却用非凡的力量,创作出如此大气磅礴、富于想象的伟大作品。
因阅读布鲁姆的《西方正典》,才决意拿起《失乐园》,并好好了解了一下新中国第一代翻译家朱维基先生的生平,不胜唏嘘。这本书初译于抗战时期,作为文艺救亡的左翼激进分子,朱先生深受西方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影响,一腔热血为革命,却还是如千千万万知识分子一样逃不过文革的厄运。很多人抱怨这个译本晦涩难懂、词句不畅。其原因是朱维基先生因为尊重原文英语与拉丁语法共用的表达习惯,并且在忠实于原诗字词原意的基础上的一种翻译的选择。
例如第一卷中对许多原本因战败和放逐而消沉的恶天使们的身份介绍时,倘若对西方的宗教、历史没有过多的了解,则会被他的翻译绕晕了。还有那许多的“的”带出的形容词长长地缀在句子的前面,和我们今天发展成熟的白话文阅读习惯颇不相宜,也就造成了有些读者抱怨其翻译的原因。所以,阅读这部史诗般的译作时,不要纠结于诘屈聱牙的地名和人名,还有完全颠覆你习以为常的汉语表达习惯,只领略那些闪烁其间的充满哲思和激情的语句,用一个宏观的胸怀去营造天堂与地狱之间的种种幻境,这一切已经足以让人惊叹!
我还是喜欢这个版本,堪称精美的多雷的插画为本书增色不少。朱维基先生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诗的恢宏和弥尔顿精准的描写与如垂天之翼般的想象力,有一种虔诚的不带油滑的诚意,并有一种古典的清傲与脱俗。
最喜欢前面三卷,撒旦的宣战读来荡气回肠。他的形象如此鲜活,跃然纸上:激情、坚定、勇敢、狡诈、愤恨、野心……他不是单纯的恶,也没有单纯的善,这个恶天使长只是揉杂着各种人性,成就了文学上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撒旦是卑微的伪善者,因为骄傲和野心而背叛上帝,惨败后堕入地狱。地狱是十分可怖的:撒旦愤怒的头裂开产出了“罪”女神,他们交欢之后的爱欲产生了儿子“死”,而“死”又乱伦于“罪”,继续无以魇足的饥饿……这一段当真读得毛骨悚然。
为了复仇,撒旦决定诱惑夏娃,以毁灭上帝的新宠、嘲笑上帝的创造。复仇前的堕落天使们要去搜寻新世界,这么暴露自己、艰难危险、没有好处的差事作为首领的撒旦独力承担了;当天使们发现撒旦离开地狱来到伊甸园时,就讥讽他是因为害怕而逃离,却遭到撒旦义正词严的反驳,嘲笑他们才是唯唯诺诺做上帝的奴隶,“屈受惯常的 距离,不是战争”。最后他成功了,却也遭到上帝最严厉的惩罚,与他的部下一起被变成蛇,永生在人间与人类为敌。
撒旦终究成了悲剧,失败于狂妄的诈局和上帝的意志。
上帝的形象也是复杂的。上帝是最高的权威,自负冷漠,大权在握任意生死,但他又是宇宙的最高智慧,创造一切预知一切。他赋予人以自由的意志,使人自愿供奉,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亚当和夏娃,给他们快乐和安宁,前提是不能背叛,不许摘食分辨善恶美丑荣辱的智慧之树的果实。人类的文明也许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上帝对人的意志和期望就如同老子说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可是人类还是抵挡不住诱惑,生起分别心,被逐出伊甸园,遂成悲欢交织、善恶并存、荣辱与共、生死流转的娑婆世界。
然而作者似乎并不觉得这是悲剧,而只是一种依着上帝的意志安排好的人生历程,最后天使在高山上让亚当提前看到未来时,人类的命运,已经被早早预定。人类的出路是获得智慧后,付出自己的劳动,洗刷自己的原罪。最终弥尔顿要思考的革命出路,终究只是代价惨痛的浪漫主义之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