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主演)》读后感1600字
不得不说,刘震云确实是一个老练的作家,从标题到结构,到语言,到情节,再到结局,无不透露出他的匠心独运、技艺高超。
最终决定要读这部作品的最主要原因,说实话,我是被它的标题吸引了,我太想晓得围绕着主人公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也太想明白为什么她要说自己不是潘金莲。潘金莲的噱头足够吸引人,吸引读者一页页地往下读,忘记时间,甚至忘记地点。读完之后才惶然醒悟,原来这里没有讲婚内出轨,更没有将妻子伙同情夫残杀丈夫,讲来讲去,仅仅两个字——告状。作为局外人,我们看着这一次次的告状,心里或多或少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个状告得实在是混乱。由着同一个原因,李雪莲状告的对象却越来越多,状告的事由也越来越多,方式更是是五花八门,从先前的送礼,到拦车,再到静坐,最后甚至闯“两会”。我们仅仅看到的只是她那荒诞的告状吗?不,作者想要我们了解的远远不止这些,他让我们跟随着李雪莲踏上了一条似乎无止境的告状之路,让我们陪同着李雪莲见证了政府部门的层层推诿、制度的不健全。李雪莲固然是假离婚的始作俑者,但各级官员的不作为却将她推上了告状的二十年长征之路。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去上街卖红薯。各级官员因为自己的仕途私利,没有尽到人民公仆的职责,将人民的事情当做芝麻蚂蚁大的小事,不闻不问,逼急了就大声训斥人民为“刁民”,甚至叫嚣着让人民“滚”!李雪莲是“滚”了,却滚进了人民大会堂,滚出了省长为了自保对相关官员严重处分的结果。那么,事情是不是终于可以结束了呢?不作为的官员们是都受到了处分,李雪莲的案子仍旧没有人来作为,她的清白仍旧没有人来洗清。这个故事理应在此停笔,第一个序已经足够精彩。
但作者的高明却远没有停止,他的黑色幽默也没有就此收兵。第二个序中,“两会”又要开幕了,各级官员积极开始作为,行使人民公仆的职责,来为李雪莲办事。办的什么事呢?从法院到县长,到市长,都赶着趟地来为李雪莲送礼、谈话、请客,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幅似曾相识的画面,体会到了官员们的关心人民、“用心良苦”。可是,既然他们如此为李雪莲着想,为什么她的案子拖了二十年仍旧没有一丝进展呢?从一次次的官民谈话中,我们似乎寻到了答案。原来,他们办的不是解决假离婚的事,他们只是害怕大名人李雪莲又要趁“两会”去人民大会堂告状。而我们的告状达人呢,似乎已经想通了,决定不再告状,开始未来的生活。但是,你说了允了,官员们就会相信吗?他们完全不相信,反倒过多的作为再次激怒李雪莲,重燃她告状的信心。我们又一次跟随李雪莲的脚步踏上了告状之旅。二十年告状的经验不容小觑,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的妇女,与警察官员展开了猫抓老鼠的游戏。各级官员都被李雪莲的行踪闹得火烧火燎,吃不好睡不好,濒临崩溃的境地。我们也为生病虚弱的李雪莲捏了一把汗,终于等到她在“两会”闭幕的前一天赶到北京,却被儿子带来的消息打击的痛苦不堪,甚至昏迷不醒。连告状的理由都失去了,那她李雪莲又来告什么状呢?她瞬间成为别人的笑柄,她二十年的告状历程更成为全世界的笑谈。没有告状的支撑,她连活下去的希望都失去了。她想自我了结,却发现连个想死的地方都寻不到,岂不可笑!
洋洋洒洒十几万字,刘震云终于写完了这两篇序,正文终于闪亮登场。仅仅数千字便告知我们一个更加荒诞不羁的故事:又一村老板在春运期间买不到票回家,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目的——打麻将,不得不谎称自己有冤要告状,便被助警好吃好喝,一路护送回家。讽刺意味溢于言表!更为讽刺的,是又一村老板的身份——被李雪莲连累的县长史为民,正文终于跟序衔接上了!
一个农村妇女为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十分严肃地一层层告状,结果竟然变得荒诞可笑;而一个被处分的官员为了一个不正当的目的,荒诞可笑地“告状”,竟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我们不禁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