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读后感_1800字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读后感1800字

這本書看開頭的時候覺得還蠻有意思的,有自己的經歷也有自己的想法,但越看到後來越感覺有一些掉書袋。而且第一次在看書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反對作者觀點的讀者出現,這本書過半的時候,的確也讓我覺得沒有開頭的驚喜感。有與作者不謀而合的想法跟完全不讚成的想法其實都是收穫,至少這本書還能讓你思考一些東西。作者對小王子的喜愛讓我對他加了一些分,但同時對他所持有的“寬容”態度,事事甚至於時時都要“寬容”真的難以認同。第一章所提到的愛國與尊重,其實這件事情要去落實的可能性真的太低了。不是所有人在政治立場上都有辦法讓步,都有辦法選擇不爭執。然後爭執越多,罵戰越多,越不願意再去了解彼此。像大陸與台灣之間網民的關係不就總是在大大小小的罵戰中越來越惡劣嗎?兩方如果都有退讓并抱持的尊重,依舊是你來到我的城市,我帶你去吃小吃!文中提到的,每個人都在憤世嫉俗,每個人都又在同流合污不禁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小藍單車欠債之後,某些人把單車帶走,甚至肆意破壞。是,也許我們拿不回那一筆屬於我們的押金了,哪怕你把車子抗走了,為什麼要去做破壞呢?我們內心有怒火,忙於發洩,忙著討伐對方的不公,但是其中的部分人卻在做著同樣不符合道義,在干擾社會秩序的事情。第二章很想談到的一點是:“80后”時常感慨生不逢時,沒有工作的時候,工作是分配的;當他們可以工作的時候,卻找不到工作。房子也是一樣,現在對於8090,依舊是沒有辦法買得起房。而這,不是抱怨,是現實!在生活當中,常有人出來教導你說,年輕人不要抱怨,我們那個年代都...你們這樣算什麼?!在職場上你面對不公,上級對下級說,你不要抱怨,為什麼別人可以你就不可以呢?但事實上,很多事情已經有他的先天因素存在了,而我們能做的當然只能是接受現實,並且還要被沒收所謂“抱怨”的權利即使我們只是想出於客觀理性的分析。是,哪個時代不是需要打拼過來呢,只是程度不一樣罷了。第五章的部分其實說了很多關於寬恕跟原諒。個人也很不喜歡把所謂心胸寬大,要學會寬恕與原諒掛在嘴邊,當然針對事情的大小。像廢除死刑這種事,我實在沒有辦法認同。當刑罰對於一些人已經沒有威懾作用的時候,刑罰的意義就不存在了嗎?刑罰在很大的程度不是對於衝破社會底線的人的約束嗎?對於無畏的犯罪者,我們做不到威懾他,但我們卻指望教化他?我們不惜浪費資源不顧及受害者及家屬的心情,我們還要還給對方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憑什麼呢?殺人犯罪本來就有劃分,如果屬於手段極其殘忍的那一種,已經需要到判死刑的程度了不是一個人神共憤的境界嗎?誰能夠還給死去的人一條命呢?誰能夠撫平受害者家屬的創傷呢?卻說著要有人性,對一個人性泯滅的人要有人性的對待。做不到,難以做到,當然我期待著有一天我對於廢死有新的認識。死刑從來都不是以暴制暴!《反脆弱》那本書裡曾經提到《漢莫拉比法典》裡面的一段話:如果一個建築師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倒塌了,并導致屋主死亡,那麼造房子的建築師應該被處死,如果導致屋主的兒子死亡,那麼建築師兒子應該償命。如果造成屋主的努力死亡,那麼建築師應該賠償屋主一個同等價值的奴隸。的確,3800年前的法律比現在還要先進的多。然後說一說自己的愛國,總被我爸媽說我是一個不愛國,甚至有點崇洋媚外的人。但我是那種聽到“我愛你中國”,看閱兵式會哭的人!當下是真的會發自內心的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但是他們覺得我對自己國家的批評實在太多了,我現在只能回應“愛之深,責之切!”就像有人說張敬軒一樣,他的粉絲一定能夠理解,他對自己國家的“恨鐵不成鋼”!最後說一下最後一章作者提到的:貧窮妨礙成長。提出這個觀點立刻就有人去反駁說,照這樣講,貧寒的人家就不能出人才了是嗎?有一個人默默地給了這個觀點一個回應,自己是否成長是由自己來判定的。這也許不能是作者口中的一個“道理”,但是不得不承認,對於部分人而言,沒有錢的確妨礙了自我的成長。有很多很想要做的事情,如果依靠自己目前的經濟能力,沒有辦法去實現,但也未必能夠接受更多的幫助。這個時候也只能講自己的學習計劃不斷的延後,把時間換成自己的金錢,然後再投資自己。但如果有外界的助力,或者沒有金錢上的負擔,可以拓展自己發展的領域,個人的成長多少還是會變快!其實每本書都沒有好與壞,重要的是你思考了什麼,你看到別人思考了什麼自己沒想到的。這就是收穫。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