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安娜·卡列尼娜(下)》读后感_700字

《安娜·卡列尼娜(下)》读后感700字

自尊、自由、生命,一失尽失。安娜的最后一天写得丝丝入扣,令人心碎。总觉得以安娜的勇敢和聪明,她应该能做出更明智的决定。但也许是19世纪的时代局限,女人还是依附于男人存在的。舍弃了丈夫、儿子,又面临情人的厌倦,她或许真是无路可走、无法立足了。
小说后半部,安娜活泼安详的光泽黯然湮灭,想用爱情束缚住爱人的心,不仅适得其反,反而引起对方为男人的自由的抗争,也让她自己变得可厌。她还是很有魅力,小说的另一主人公,托尔斯泰自身理想的寄托者列文,明知自己妻子和安娜有宿怨,还是对安娜一见之下而倾心不已。可是深陷爱情的安娜,想的却是,为什么我仍能迷惑正直男人,却留不住他的心了。
看网上的评论,大多都是说安娜的丈夫卡列宁虚伪,情人沃伦斯基冷漠。这倒不是我读后的印象。卡列宁的反应是很可理解的,他非常痛苦,但很克制。沃伦斯基遇到安娜时,她已经是个有九岁孩子的少妇。她的光彩照人,不能排除安稳富足的婚姻赋予她的幸福感。把她的背叛归结于与丈夫的无爱,不能自圆其说。沃伦斯基也是真实地爱安娜的,想给安娜婚姻的保障,即使没有婚姻,也是把她当妻子一般尊重的。他并没有想离开安娜,只是再浓烈的爱情,也是会逐渐趋于平淡,每个人都还是需要一点自我的空间的。男人似乎是自然就这样,其实女人也应该是,无论如何的情景,不能放弃自尊和自由。
全书其实有一大半说的是列文的故事,很多对宗教、社会、农业制度的思考,显而易见这是托尔斯泰在自说自话,故而很多篇幅读来乏味。但它的开场白的确是不朽真理,看完全书,心里回荡的还是这第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旁观世俗万象,应常怀悲悯之心。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