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的微笑:《论语》解密》读后感1000字
#书山寻路|学海划舟【2019你好】# 〔二四〕
一生自在,人性使然
这本书是对《论语》简单的解读,以简单的几页漫画辅之理解,先说说全书,是对于论语语句的解读加之作者对孔子本人的生活经历的叙写,体现出作者所说所做。
说起《论语》,比谈及孔子,从小学到现在,也许作为读书人一生而言,都会读论语,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于今日而言,论语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国家也很有启发意义,论语中的无穷智慧需要我们去步步挖掘探索。
论语一书常读常新常有收获,论语对于治国,教育学习,个人人格都有充满哲理的认知,论语是以孔子为主题结合他的学生思想的一部言语集,他们的思想在今天也熠熠生辉。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悟就是对于孔子的重新认识,也许是连贯的看完这本论语解读的3书籍,之前都是点滴的学习论语的各节。孔子一生,从贫苦下层最后成为大成至圣先师,他的一生是在学习,在思想中,在真理中傲游的一生,自在的一生。
自在一生,是在认知中的自在,他早年请教贤者,学习积累知识,开设学堂,三条腊肉即可成为门生,有教无类,打破贵族阶级对教育的垄断,促进教育下移民众;在学习方法上,追求相互请教,必有我师;在个人人格上,追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宽恕仁爱,在治国上追求以礼治国,追求礼乐,回归东周,尽管他又说列国,处处碰壁,甚至被人追杀,嘲笑,断粮,但他仍旧是自在的实践自己的真理,孜孜不倦,一生不停。
孔子坚信人性本善,需要后天教化,防止被恶性污染,人生而是善的,仁者爱人,他相信每个人都能爱别人,对别人仁爱,他又坚信个,其恕乎而可以终身行之者,我们要宽恕别人,爱护别人。
最后,说起孔子,必说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并非是现在所说的平庸、折中、保守的性格,我认为真正的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性,能洞悉一切的理性,知道何时说何时做,何时不说何时不做的智慧,中庸是很难达到的做人的一种高度,并非像现在说一个人中庸含有贬义的意思。读完本书,也改变了我对孔夫子本人的一些认识,原来孔子也有自身幽默可爱的一面,我之前一直认为他只是一个博学的老学究,老夫子,能动天下大道理,但他个人也是幽默的,把自己比做落水之狗,自比乌龟,饿了七天还一边弹琴,遇到别人嘲笑也自嘲自己,对待学生也是各种各样,和学生们一起为理想奔波一生,他有自在的一生,他是最有人性的一人,是至善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