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天性: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读后感600字
先说结论:难得的好书,值得细读
-----------------------
到底是什么使得我们人类变得如此独一无二?
通常的答案,是\语言\、\理性\、\对生拇指\,而社会认知神经学家利伯曼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社交天性”。
为了证明社交是一种人类天性,利伯曼除借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还从脑神经角度给出了三大生理原因:
1)社会痛苦与物理疼痛的神经机制重叠,导致我们一生都受社会连接这种动机的驱动。
一个例子就是,被人孤立造成的情绪痛苦和被打造成的,是类似的。
2)人类的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社会推理这种心智解读的神经网络。
社会推理和非社会推理的神经系统可以被明显区分开,在一般情况下,神经网络对非社会推理越开放,对社会推理也就越封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不少智商超群的人,能解各种数学物理难题,但情商却低得可怜。
3)负责自我信念的脑区,与允许他人信念影响自己信念的某些脑区相互重叠。所以自我更像是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而不是我们曾经认为的坚不可摧的\私人堡垒\。
我们拥有的自我其实\不纯\,是被社会塑造的自我,这导致我们去帮助他人,甚至可能多于帮助自己。
-----------------------
对应这三种生理基础,会出现三种社会适应行为:连接、心智解读、协调,作者一一分章节做了详细解释并附上实验,确实令人不得不服。
另外,作者还从脑神经角度解读了一些我们熟知的观点,譬如马尔科姆的\一万小时定律\、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等等。
-----------------------
总之,这书真的是一座矿山,能挖出宝的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