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雨之城》读后感800字
已经忘了多久没有看过小说。相比小说,散文与话本是显得轻松的,怡情的,平民化的,小说厚重。往往陕西陕北甚至更远的作家,诸如陈忠实(《白鹿原》)、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杨争光、路遥等人,其文章自有有种浓重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想必是地域缘故与性格特点,专属于平原、荒漠、饥荒、贫困的悲剧性的挣扎——史诗巨著也容易让人借由家族、社会的变革忽略个人的因素,人的自我意志往往十分渺小,甚至只能在时代的洪流被推搡着前行。这本小说不然,它不是,甚至让人感觉它只是在讲一个官员生活的故事,讲一个常委副市长到市长一个时期的故事,其间又夹杂着诸多巧合。无雨之城,字面的意思是没有雨点的城市,按我的理解,没有雨的天,或晴朗或多云或阴沉或纯白,雨的意象在情感上属于盼望,滋润和幸福感,没有雨的城市,也就显得苍白,导致人心蒙尘乃至走向毁灭也就不奇怪了。本书的语言风格平淡,细腻,“不作”,无论是从不同角色的角度描绘,还是人物的心理、细节描写都是很出色的,值得注意是本文情节的安排:中年女人对感情需索引致的矛盾,当政者升迁与情人、婚姻的处理,底层人物的阴暗心理与为人处世态度……生活充满了巧合,关键的人物又拧在一起,情节发展出乎意料而在情理之中(欧亨利手法??之前我真以为葛佩云会跟白已贺擦出点火花出来……后来发现是自己想多了),不忍卒读。另外,配角人物如苗青青、沈强、结扎等人物寥寥数笔的勾勒便让人难以忘怀,作者的细节描写是真的好。因小说的主要特点便是虚构和巧合,对白已贺这个人,我更想说的是,底层人物的生活压力与情感不顺,使得他始终是挣扎的——他活成了“他是个什么”——借用鲁迅的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此外这篇小说的感情线也是挺有意思的,分享一句话即可——
“他们终究没能睡在一起——一起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