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读后感900字
塔可夫斯基的父亲是一名诗人,塔身上有这方面的敏锐天赋,但又似乎不太自信,这本书多处提到他对普希金、帕斯捷尔纳克等诗人的热爱,及诗歌对其心灵的深度影响,因此他把“诗人”这个情结,与其说一部分转化在了对电影的诗意构建与追求中,不如说他将求真与生活连接起来,给了电影一项社会使命——希望这门艺术能塑造和影响观众。他的思考更像一名哲学家,他对文学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并能与电影、音乐特点相比较。为什么他特别强调诗意?我觉得他要观者参与他的创作,不是被动接受,这缘于他对人及其潜能的尊重与引导,而这首先,要还给他们自由,即思想的自由及意志,因为:
“要想自由,应探求自己的命运,不屈服于环境。然而这样的自由要求人有非常强有力的精神资源,对自己、对他人所承担的责任有高度的自觉和认识。自由是要学会杜绝向生活和周围人索取,首先要自己甘于付出。自由——是为爱牺牲!” 他说的自由其实是崇高的道德层面上的。
他说:“我知道,自己的责任在于促使人们思考其内心的秉性。尽管人掌控着自己的命运,却总去追逐虚幻的东西。可人最终会发觉,一切都会归于人性最简单的组成因素,人的存在唯独可指望的也只有——爱的能力。这种能力会于每个人驾驶生活姿态的过程中在心田日益生长,赋予人生以意义。我的责任在于,让人在观看我的电影的同时,感受到自己需要爱,感受到美好的召唤。”
他认为,电影只有一种思维方式——诗意思维——它能将各种不可调和、相互矛盾的因素合在一起,使电影成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恰当方式。想要演员在银幕上富有表现力,让角色简单易懂远远不够。他必须是真实的。因为,鲜活的生命和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遭遇都有直接关系。而真实的往往不容易理解。它总是会唤起某种充实感、完整感——这向来是独一无二的体验——永远不可分割,无从解释。”
在他看来,哈姆雷特的悲剧并不是他的死亡,而是在死之前他放弃了精神追求,变成了一个寻常的杀手。这样,死就是他最好的出路——否则他就得自杀……
社会的幸福需要完善个人,艺术为此走上了永无止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