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第一卷)》读后感1000字
57《鲁迅全集卷一》,鲁迅/著。
以下个人陋见,若有偏颇,祈以斧正;另有高见,诚请交流。
其一,对于先生的作品,我向往已久,奈何时间精力有限,且先前读书又无规矩,随意随心阅读,因而耽搁至今。到也不觉得太遗憾,好的书正如良人,如阅历贫瘠心境浮躁,情理青涩欠通达,恐将会辜负其精妙,岂不更遗憾?
当然至今读来,思绪百转千回,其精妙也只能领悟二三。本着不求甚解之心态,仍勉力读之,一者为先生伟岸人品所吸引,其作品自然要拜读,二来,知难而上,总比一直原地踏步,徘徊在能懂的书籍间更能磨砺精进自己罢。且,即便,资质愚钝如我,亦是心存侥幸——或许,读的多就懂了呢?
其二,此书,由《坟》《野草》《呐喊》三部分组成。
《坟》中杂文,《人之历史————德国黑格尔氏种族发生学之一元研究诠解》《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力诗说》四篇涉及领域,我实在生涩,且又是用文言文著就,文言文功底也是浅陋,我勉力读之,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读懂头疼眼涩,只得含恨作罢,跳过不读。
其三,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篇写到——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颇有感触。
我也曾是“娜拉”,我也曾出走,然而,走了之后,重获自由之后我却迷失了方向,迫于对幼儿的感情,迫于拮据的经济,我回去了。是的,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归根到底,我是个失败的“娜拉”。也正是那次失败的出走,消磨殆尽了我梦醒的勇气,而今,我是连梦都不愿做不敢做了。
其四,其中《孔乙己》《狂人日记》《社戏》《阿Q正传》四篇是儿时学习过的,读来感悟理解出来的,并没有超出当时老师作为知识点灌输给我的范围,无非是批判当时社会黑暗之云,没有领悟出新义,真不知道是我思维懒惰,还是资质太过平庸。又或者,先入为主,当时的填鸭式教育的贻害?拘束了我的思维?或者,兼有之。
只是关于“阿Q精神”,我儿时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领悟出来的只是迂腐,软弱无能,自欺欺人,因而,对其持以嘲弄和鄙视的态度。今天读来,我却倍感惶惑,总觉得“阿Q精神”未尝不好,然,对其好又说不清道不明,便浏览网页,查询结果,大吃一惊,又甚合心意,现摘录如下:
“阿Q精神”并非坏事,它内含科学性。对于心理失控的人来说,它是一剂良药,使他们从中获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至于因心理压力得不到正确疏导而做出失去理智,譬如打人、毁物甚至杀人、放火或者自杀之类的偏激行为。如今,“阿Q精神”已经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