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月童度河》读后感_1200字

《月童度河》读后感1200字

读完李娟再翻开庆山,像从春秋季节里的温柔清爽走进冬夏里的激烈蛮横,无法坦然随行,须处处留心,否则会碰壁或迷路,或两者相互因果。

阅读的过程总觉得作者或隐或现地在文字里闪现,带着某种似有非有的仙气和超脱,深刻而不尖刻,智慧但不卖弄,足够的自信,锋芒小露,有些许修行人的气质,禅的澄明,茶的香气,还有她笔端淡淡的烟草味。

她说自己“之前写动荡情爱和黑暗青春的宝贝”,如今关注最多的是“未知和遥远的事物”,“跟随着心往前走”。这是真话。但客观地说,本书尽管大多记录的是心路历程,但没有同样笃信佛教的林清玄文字里透出的淋漓的静,虔,善,空。于禅心、禅境和禅宗,她更多的是向往,是走近,或是自我逼近。不经意间暴露出的各种尘世欲望和自定义的“沉沦”,出卖了她。安妮宝贝成了庆山,虽修得了某种哲学的高、宗教的纯,但仍在人间烟火里,离“空”尚远。兀自猜度一下,这是为迎合而迎合、为抵达而抵达、为信仰而信仰所进行的自我装饰、自我逼近、自我治愈吗?小说写作,作者的意识和想象暴露在情节或角色里,本真则浮游在文字内外,难以捉摸。但随笔是随性而作,发呼内心,内质不好隐掩,更何况语言是性格肖像,骗不了人。

她爱谈和谐、安宁,喜欢清澈、沉静,总是在感知心的过程,但不是领悟,认知,理解,也不是享受,而是一味地的描摹艳羡和赞叹,总欠缺期待中的真味道。再武断一些,安妮还是庆山,成熟的只是文字里的理性,关乎DNA的倔强和执拗,即使佛禅也奈何不得。她文字的生命力是圈在年轮里的张力,突破或尝试突破,都意味着枯竭。尽管她也自我怀疑“始终在做一厘米宽、一百米深这种类型的事情”,但这恰是她的长处。

岁月经年,爱用句点的习惯,她还留着。她似乎喜欢给一切事物尽快打个结,像了却一桩无所谓悲喜苦乐的心事。她大概是用这一断句的方式,理思路,启新思,展示自己永远清楚说了什么,要说什么,能说什么,怎样说!一如“种子破土之前潜藏在黑暗中的坚实”,里面全是力气。

像她这样天生有思想在狂欢的作家,找到了镇静、沉淀的途径,找到了可以安顿自己不羁的灵魂和思想的信仰,大概应归于她心中修的善缘吧!读到她看着自己五六岁女儿的样子,“觉得心里跟微微痴了一样”时,才把作者还原回凡人的模样,才觉得她本该有的俗俗的可爱!

不得不说,庆山的思想意识变得更形而上、更思辨、因而更哲学。在她眼里,“动一定是种极大极深的静”;她说“我们对他人的影响,存在比表达更重要”;她认为,“珍贵、重要的东西不能轻易表达。轻易拿出去,被人误解,也亵渎它”,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切的一部分,而那些真正美的,她深藏在心,不愿表达或难以表达。毕竟,“文学、艺术在本质上是无法究竟的”。

如果说“作品的深度,是由穿透作家心灵痛苦的深度来决定的话”,庆山的这本书,让人看出了她在心理上仍是一个位负伤者:她一直在努力,希望活成彻底的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