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1200字
本书篇幅不长,结构比较复杂,归纳下来,大概讨论了三个问题,其中两引导性问题,1专制主义为什么会倒塌在它最繁荣的时候;2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的大革命为什么演化为暴民的盛宴;核心问题是法国贵族在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代入现在的社会,我想全篇可衍生为:论和谐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和社会结构。首先,权力是个好东西,集权更是好东西。做为一个国家,动员能力和征税能力是最基本的,而集权能使这两项能力发挥到极致,所以率先完成集权的大秦,能在有统一愿望的嬴政领导下迅速扫平六国,但看似较稳定的金字塔形权力结构,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这种权力结构下的国家,它的社会压力是呈倒金字塔形,也就是说社会压力会集中到权力顶层,所以在秦以后造反的多,而造反的形式1直指现皇权,2并存自立;其次,有条被认为是箴言的一段话“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但是从现象并不完全如此,有例外就是“权力及绝对权力”并不是“导致腐败”的充分必要条件,我想对以上的论点加一条件应该能成立,就是“绝对权力下,垂直的分权形式导致绝对的腐败”,也就是说“腐败是组织问题”,与权力本身没关系,同样,在面对社会压力时,权力顶层会通过分解将压力往下传导来缓解自身压力,但是这种垂直的层层传导,最后还是把压力汇聚的底层。最后,咋办?就是建立缓冲层,也可以叫“社会解压阀、制动闸”,作者就认为,“封建领主”或贵族就是法国社会的缓冲层,他们上能制约君主(可参考《二十年后》),下能安抚黎民,但是当大革命扫平贵族后,法国社会没有了制动闸,最后法国只能被革命的巨轮碾压出尸山血海。当然,做为政治早熟的中国人,早就有了办法,这就是“儒家”,比如“汉儒”,一方面抬出“天”拱卫皇权,一方面又用“天”节制皇权;又,儒士以“谏死”为最高荣誉,乡绅以邻里和谐为己任。现在“儒家”已经被各类“有心人”鼓捣的面目全非,所以可能看不到儒家的这种作用,但是回到儒家的本来面目看,实际是在提出治理社会的理论及方法。可以比做开牌局来区别一般意义上的“道、法、儒”,道家开牌局,规矩你们局里人自己定,你们好好玩耍,我能抽水就行;法家开牌局,规矩我定好,摸牌2秒、出牌4秒,时间耽误了,砍手剁脚;儒家开转磨式牌局,规矩我定好,违反了也没关系,我不会喊打喊杀,不过想入局的人多,不好好玩别人会敢你走,简单说就是牌局不能散、想入局按规矩。所以中国没出现千年帝国,但是不管怎样就是不散摊。所以民国可惜啊,连皇上都知道“共和”好,但是这玩意在中国既没经过沉淀,也不是原生土壤的长出来的,怎么吃都磕牙。另外,由于对话对象不同,“老、孔、墨”的学说,被之后的战国、秦汉、魏晋、两宋、明清的学者篡改了不少,结果几千年居然没有培养出来真正意义的“公民”,现在也没有。没有“公民”,所谓“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就不可能建成。何谓公民,1不受侵犯的财产权;2独立人格;3对自己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