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读后感_1400字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读后感1400字

书中列举了诸多事例及王阳明语录叙述了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书中的小标题厮以为也可以作为重点铭刻心中以勉励。
第一章 立志乃万事之本
1.让志向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2.时时保持正向思维
3.培养过人的耐心
4.在头脑中看到自己的志向
5.每个梦想都有实现的可能
第二章 王阳明的修养心法
1.以镇静为第一要义
2. 凡事要小心谨慎
3.培养定力
4.不要让负面情绪折磨自己
5.认识你自己
6.释放怒气的方法
第三章 王阳明的为人处世之道
1.对朋友不要太苛责
2. 为人不可有傲气
3. 以柔克刚的奥秘
4. 有时候退让一步才是最好的选择
5. 接受现实才有出路
6. 做正确的事
7. 不要过多在意闲话
第四章 领导力修炼法则
1. 王阳明的权力观
2. 有德方能服人
3. 掌握好人脉资源
4. 有担当才能成长
5. 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6. 多谋善断的奥秘
7. 以坦荡的心境为官
第五章 知行合一的智慧
1. 什么是知行合一
2. 循序渐进是必要的
3. 事上磨练
4. 关键要先行动起来
5. 知行合一的奥秘
6. 笃行才能出现奇迹
7. 顺其天而行
第六章 王阳明的兵法谋略
1. 避实击虚
2. 兵贵“拙速”
3. 善于造势与顺势
4. 不战而屈人之兵
5. 此心不动,随机而行
第七章 常葆快乐的生命境界
1. 人生要保持快乐
2. 快乐是可以掌握的
3. 多一点理想,少一点欲求
4. 明理才能常乐
5. 活在当下的快乐
读完总结一下:
王阳明创立的“心学”,主要由“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命题构成。
“心即理”,王阳明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我们心中的良知,就是所谓的天理,其中蕴含着天地万物运行的道理。
从“心即理”的角度看,既然“人心即天理”“万事万物皆藏于我心”,事物之理都在我心中潜伏着,那么解除苦难的办法与策略当然也藏潜于心中,只是由于各种欲望太多,被蒙蔽住了而已。
而“致良知”,就是要把心中过多且不切实际的各种欲望清除掉,让心停留在一种清澈澄明的本然状态,这是一种“本来无一物”的境界。
如果说“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体”,而“致良知”是其“用”,则“知行合一”则为体用兼备,是心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而“知行合一”,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又说:“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为两事。”
我们平常所说的“知”,只是“知识”的“知”,是向外而求的,而“知行合一”的“知”,则是孟子所说的“良知”。在王阳明看来:“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知”就是心的本体,即是一个人心中的“良知”,也即是天理或道(宇宙大自然的规律),近乎一种本能行为,本来就存在于内心,不用向外学习、追求就知道。
知行的本体就是良知,是不能分开的,只要自己的良知不被各种欲望隔断,知行发生的过程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人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就是行动的念头萌生了,而一个人切切实实去行动,就能使这个想法得以实现;所以说,产生去做一件事的念头,就是行的开始了,而行动,则是实现理想的保证。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真正的知行合一是一种非常纯粹、出自本能的反应和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由于心念非常单纯、专注,是具有极其强大的力量的。一个人只有在知行合一的状态下,或接近知行合一的状态,才能将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