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万岁》读后感1100字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作为一个历史不怎么好的人,我感到很羞愧,即使这样,我还是在这本书里收获了很多。
印象最深的,不是郑波,也不是杨蔷云,而是李春。其实我应该属于李春之伦的,在自己的世界里离群索居,并且觉得这一切都合乎情理,没有丝毫不恰当。但是,李春最后还是在积极蓬勃的她们的影响下,成为一滴大海的相似溶剂,更好的在群体里绽放异彩。所以或许我也需要去改变我某些根深蒂固的想法,不是埋头苦干,而是偶尔停下来放眼周围。
然后就是苏宁,呼玛丽,这两个悲剧人物的故事读到揪心,但还好最后也算是善终,战胜最大的困难,获得了内心的安宁。
最后才是郑波和田林,杨蔷云和张世群。革命友谊有的能升华,有的却成了一个人的秘密。遇见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会是爱情,本身也不够成熟,社会都在进步的环境下竟会觉得这将是阻碍。
一期一会,一会一生的青春,可惜也会有隐约的疼痛,但是青春万岁!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杨蔷云骄傲地想。慢慢地,她觉得,在张世群告诉她他爱着什么人之后,他们的友谊变得更无私、更纯洁,也更美丽了,虽然这种骄傲是以隐约的创痛做代价的;当人们收起了眼泪,灵魂就会变得崇高。真的,好朋友比一切都可贵。…………谁都有这么一个时光,这时光只有一次。青春的善意和激情,像泉水一样地喷涌不息。那时,一天想唱一百个歌,每个歌都会引起虔诚的思索和感动;一天想记几十篇日记:把自己欣赏,把自己渲染,把自己斥骂。生活里最小的微波——一阵骤雨、一霎清风、一首诗,都会掀起连绵的喜乐伤悲。那时,惹人欢喜、为人效力的愿望压倒了一切,亲热地问一声“你好”,开个小玩笑,都表示了无比的聪明和善心。而那时的知心朋友,哪怕是偶然碰见的,哪怕相逢只是一瞬间;如果幸运地邂逅的那个人恰恰和自己有着同样的心境、同样的爱,有着同样为朋友鞠躬尽瘁的愿望,那么这一切就会成为长久不灭的纪念。时间、地域,相隔愈远,记忆就愈鲜明、愈迷人。生活不会使少年时代的朋友常在一起,他们各自西东,除了回忆,什么都会云消雾散。但是,杨蔷云和张世群,待来日,当紧张的战斗耗尽了他们头上的青丝,变成了额皱鬓白的老人的时候,当年保留下来的友谊仍会联结着他们;那时,某次大会上可能发生的意外相遇,或者获得了某个曲折传来的消息,都会重新燃起他们的激情,唤起他们的欢乐的回忆——杨蔷云在营火旁高声朗诵,张世群在冰场上评东论西……而所有老年人或有的衰颓、疲倦和无动于衷,就会在这再升的春日阳光下面黯然失色,悄悄地消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