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影子》读后感1900字
三部曲读完了,有些感慨不知怎么说好,哎…
记得之前读《安德的游戏》时,曾大言不惭的指出剧情缺乏合理性,逻辑不严密,看来真是错的离谱了(抛开物理理论吧)…就别纠结了吧?
之前尤其钟爱刘慈欣式的硬科幻派,毕竟大刘是我的科幻启蒙作家;后来通过他又得知许多其他优秀作品,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内科幻与国外科幻存在一个现象级差异。
国内科幻尤其偏爱将一种科学技术或理论作为主线,然后再围绕这些高大上的技术理论做文章,剧情只是为了揭示这些理论。感觉既真实又迷幻…
国外科幻则比较内敛;它把科技理论设定为基础背景,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已习以为常,更多篇幅用以专心致志地刻画人物,构建庞大世界及剧情,代入感极强!
我觉得并无高下之分,争论也并无意义,全由喜好需求而定。国内有宏大至时间空间尽头的《三体》,而国外也有永恒经典的《银河帝国》。
读《安德的影子》的过程中,《安德的游戏》在我个人心中的分量也悄悄变沉了许多,同时发现我其实可以包容更多,某种意义上说我也成长了更多…
安德·维京,你是天生的舰队指挥官,你是抵御虫族再次入侵地球的第一人选。在你身上,表现出了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竭尽全力、毫不留情地打击敌人,盯准正确的目标,不计后果。只有你,才能指挥一场毁灭性的战争。
我呢,我不是安德·维京。我只是个大街上的流浪儿,只懂一点儿简单的生存技巧。唯一一次面对真正的危险时,莫名其妙地,我像松鼠一样溜得飞快,逃到卡萝塔修女那里去寻求庇护。安德面对强敌独力奋战,我却只会蜷缩在自己的树洞里。我只有站在餐厅桌子上演讲的胆量,没错,我就是这种家伙。而安德呢,他光着身子也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
安德什么都知道,他从不憎恨任何人。只要你是个好人,就会喜欢他。同时你会希望他喜欢你。但如果你是个社会渣滓,他就能让你发疯。安德,他总能唤醒你人性中善良的那一面;他理解一切情绪背后的行为动机。
维京没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他考虑得更多的,恰恰是那些本来不值得他考虑五分钟的孩子。但也许正是这种显著的特性,使大家都把他当成了中心。就像耶稣身边总少不了一大群追随者。
大概这也是我特别敬畏维京的原因吧。他才是个莫名其妙、不可预测的人。他才是真正不按常理行事的人。我的目的只是生存下去,只要你知道了这一点,你就了解我了,我也没有什么更多的东西。
豆子回避安德,正因为他不想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安德其实就是豆子自己最希望成为的那种人——那种让你寄托全部希望,带走你所有的恐惧,不让你失望,不出卖你的人。
我要成长为一个像你那样的人,豆子想,但是我不能重复你所走过的路,我得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
但是他不必独自肩负这样的重担,我能帮助他。我可以忘记几何学、天文学和别的那些无用的东西,把精力放到他面对的问题上。
他读维京读过的书,看维京看过的录像。从其他孩子那里打听维京的情况。在各种布告栏上留意维京的位置。与更多维京的朋友接触,听他们谈他的事。
我还可以守护他的背后。
替他分担一点,豆子,帮他一把。
我会尽我所能为你分担一些,豆子在心里说。就像今天一样,你可以把一些事交给我来做,我会尽力做好。那样,你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形单影只了。
……………
如果仅仅因为我是安德的一个同伴而被别人记住的话,那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和安德在一起战斗这件事本身,就足够作为一种报偿了。
……………
人类与虫族战争。
领军人物当然是安德。这个团队本来就是为安德准备的。安德才是那个寄托着教官们所有希望的人。他们让豆子临时坐上指挥席的原因很简单:豆子是候补人选。万一安德在战争进程中突然患病,他们需要豆子来接替指挥任务。到那时,豆子必须发出命令,决定哪只飞船做出牺牲,决定哪些人去送死。在此之前,一切将由安德选择,但是对安德来说,那只不过是一场游戏。没有死亡,没有痛苦,没有恐惧,没有内疚。仅仅是……
一场游戏。
结束了。
你不用再指挥任何人了,但你永远都是我们的指挥官。
地球的战争开始了。
所有孩子都可以回家,只有维京你不可以。
是洛克干的。
也许彼得·维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使安德成为人质,是为了让安德保有自由。或者就是彼得担心安德的影响力太大,怕他回到地球以后,借此在政治方面干出一番事业,与自己分庭抗礼。彼得·维京到底是在救他的弟弟,还是在清除一个强劲对手呢?
总有一天我会查出实情,豆子想。如果他出卖他的弟弟,我就消灭他。
“你很聪明啊,小家伙。我从没想过,安德是怎么让人喜欢他的,或者我怎么做才能像他一样。安德的确是了不起,但我可做不了他做的那些事儿。也许以后我会试试。现在么,我只想……追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