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我看的比较仔细,看前百分之二三十的时候其实是不喜欢陆小曼这个人物的。别慌,接下来我会讲到。但作者不管是文笔,还是前后衔接都很细致。实在不忍放弃读下去。
陆小曼:十七岁之前,她就已经是名噪一时的名媛。她精通几国语言,留连在各个舞池等社交场所,妙语连珠。才情刚显露,便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厌倦感,大抵是越容易获得的就越不会去在意。
十七岁到二十三岁之间,她的身份是王赓的妻子,没有人能准确说出她对王赓的感情到底是怎样,只是这段婚姻让陆小曼寻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方向,王赓不会哄陆小曼,便叫徐志摩陪同小曼玩耍,小曼渐渐觉醒,懂得在与王赓的这段婚姻中她从来都不是出自自己意愿,挣扎了很久,也反抗了很久,最后还是以与王赓离婚结束两人的感情。也就是这样我不太喜欢陆小曼,但转念一想,那时候的她也不过是个小女孩子啊,又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怎能明白这些人情世故呢。
陆小曼与徐志摩在一起,这都是两人顶着相当大的压力争取的。暂时不说徐志摩,就从陆小曼本身来说,婆家不喜欢,娘家不支持,且不说旁人的口水闲话,怕是身边的朋友也没有顶力支持的呢。毕竟她爱上徐志摩时,她的身份是,王赓的妻子。这段感情需要太大的勇气来追逐了。她爱徐志摩,这是不可否认的,只是\年少不更事\的她误以为婚姻和爱情是等同的。所以婚后她也并不是很顺利,直到小曼与徐志摩一起搬到上海定居,倒是有了自己的小空间。但此时,生活的压力使徐志摩不得不去努力工作。和徐志摩结婚七年后,徐志摩去世。这七年来小曼是过的很颓废的,不仅是因为身体不适。也因为实在没有太大的生活方向,徐志摩只知道去供养她,她只知道接受徐志摩的供养,一直没找准自己人生的方向。醉心于玩乐。
陆小曼二十九岁之后,徐志摩离开人世,小曼真正的觉醒和波折才从此开始,人们能记住的小曼的才情,也是在此以后。虽说时间漫长与孤苦,但她熬过来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徐志摩不出事,可能陆小曼会一直醉心于玩乐,也可能会早早去世。但随着徐志摩的去世,陆小曼不得不独自坚强起来。当然翁瑞午的出现不得不提。没有翁瑞午小曼大概也不会一直活下去吧。
关于她的才华:她的才华早在年少时就已经显露头角,徐志摩对她的爱,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小曼的才华。所以说她晚年显露出来的才华,并不能说是凭空来的。
她就是那样一个人啊,文艺又自由。她就是一个优点缺点都很明显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