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读后感_1700字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读后感1700字

这是一本关于极致专注的书,它可以指引你思考人生最重要的事,也可以用来回答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大道至简,只为说明这一个观点,作者通过4年的构思准备,运用大量的事例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反复说明道理、并给予解决方案。大约2-3小时可读完本书。

人生为何要专注?

作者的核心观点在于,人生要:1.少做多得而非多做少得。面面俱到让人精疲力竭而收效甚微,想想大部分加班干活的同学吧,大多是为自己无效的勤奋而自我感动。

2.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重要的事如同多米诺骨牌,轻轻一推,后续的骨牌顺势而为、迎刃而解,第一张关键骨牌就是那个“刃”。

3.通过人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成就非凡。多米诺骨牌可以推倒比自身大50%的后续那张牌,想想这种“复利”效应吧,如果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持续积累势能,学习、财富、声望等任何一方面都可以获得突破。

何为专注的障碍?

1.想要的太多。什么都想要,可能导致什么都去做,一方面在某个可能突破的领域积累不足,另一方面在多任务切换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意志力,这两种后果都可能导致平庸的结果。帕累托效应或“28原则”说明的都是关键的结果是由极少几件最关键的事情决定的。如果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最关键的那几件事,人生效率得以提高。

2.工作与生活要平衡。作者提出极有见地的观点,即工作和生活不可能平衡,而应制衡。工作的突破需要专注在最重要事情上,从而可能导致某些事情不平衡,工作考虑的是长线调整、积累势能。而生活最关键是要关注感情、家庭和精神等多方面,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忽视,所以生活需要各种积极的短线调整,形成制衡的力量不至于失去平衡。

3.畏惧伟大。最重要的那件事,要有足够大的目标,大到让你觉得不可能就对了。大目标本身能够打开思维的局限,让你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问题,从而尝试新方法、产生新的行为,获得全新的解决方案。人的心智、能力都是在实现的过程中获得成长,最终收获了伟大。

如何找到最重要的事?

1.问关键问题。我能做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为何做了这件事会让其他的事情都变得简单或不必要了呢?好问题的特点是大而具体,如果问题设定的小,那无须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问题过于广泛则流于思考难于着手。例如“我如何在六个月内使销量增加一倍”这种就属于大而具体的问题。

2.结合人生阶段,在几个方面探索。作者会从精神生活、健康、私人生活、重要的圈子、财富、工作、生意等几个方面问自己关键问题。在每个方面,都可以问问自己大而具体的问题,从而打开思路寻找答案。

3.寻找答案有方法。1)向高人学习,如同《刻意练习》中介绍的那样,在精进的路上最好找到一个好导师或者标杆,研究这个领域最优秀的人、最优秀的做法,这成为你成长的基准。然后你以此为基础研究未来的趋势,从而有可能走出自己不同的道路。2)不要找“唾手可得”的答案。“唾手可得”的答案往往存在于你曾经做过或已经知道的路径中,这个答案往往只能带来有限的收获。作者鼓励大家至少在已知的知识领域探索不曾实现的方法,最厉害的高人往往突破自己舒适区,去探索未知领域的“可能的答案”。

4.从未来看现在。倒推法的核心是帮助人形成“以终为始”的思考模式。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经常以自己80岁应该达到什么状态来倒推现在要做什么事情,就是这个原理。作者提醒不要省略中间步骤,即从未来的人生状态,思考5年最重要的事,1年最重要的事,1个月最重要的事,到一周及当天,从而梳理出自己的路径。

5.为重要的事情留有足够的时间。按照刻意练习的研究,在某个领域成为大师,要遵循有效的方法、形成有效的心理表征,时间是这里一个必不可少的投资。按照大致的估算,如果需要一万小时的投资,每天至少投资4小时,1年250天,10年有望成为大师级水平。这样计算一下,亲爱的朋友们,所谓时间管理就是要学会对不必要的事情说不,给自己的最重要的事情留有时间。

6.持续精进。朝着目标精进的过程,就是不断突破天花板的历程。在舒适区放弃,你会停滞在“还不错”的阶段。互联网时代很极致,唯有第一、第二才有生存空间。对于个人也是如此,任何领域的第一、第二人才具有品牌议价权和话语权。如果你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精进的征程永不止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