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_1300字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读后感1300字

最近是爱上余华的故事了,《许三观卖血记》是第三本。读这本书的时候明白了作家存在的意义,也许一个作家他还有传承历史的责任,九十年代出生的我只是知道姥姥一生勤俭持家,杜绝浪费是因为过去生活不好,过过苦日子,挨过饿,所以她养大的孩子都没有浪费粮食的恶习,也许现在生活富足,日子丰满,所以不论是学校的食堂里还是外面的饭店里,满眼都是剩菜剩饭倒入泔水桶中。姥姥总说你们出生的年月好,没有挨饿的,不过那也不能浪费。余华就把那样的日子写出来了,在徐三观的故事里。
许三观为人忠厚善良,命也苦,自小离了父母,第一次卖血给自己取了个老婆,第二次买血给非亲生的一乐还钱,自己养了9年的孩子,最喜爱的一个原来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这样的打击于谁都不能承受,而且一乐还打坏了方铁匠儿子的头,闯了祸,欠了钱,我想许三观当时任由方铁匠搬空自己的家是想破罐子破摔吧!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养的老婆跟别人上床了,养的儿子不是自己的,也许当时他万念俱灰才置之不理,一乐的亲生父亲也不管他,那他就好好当一乐的后爹吧!他去卖了血还了钱,家里的东西都回来了,这个家就还是一个家。作者安排的这出戏其实也是许三观当时一个内心的写照。
再后来就是共产主义,吃大锅饭,炼钢,饥荒,文化大革命。余华在一个城市里最底层工人的身上描写了中国当年那段历史对普通人的影响,那段历史是中国走错的路,无可厚非,我们要正视它,了解现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经历了多么不容易的过去。饥荒的时候,许玉兰这个基层员工的妇女形象也是反应了中国那段日子普遍大众,由于物质匮乏,富家的唯一来源就是省,每天省一口粮食,给家里省了些米让他们在饥荒的时候还有米粥喝,满大街都是没有东西吃上街乞讨的人,这也是城市里的光景,在农村,吃树皮的不在少数。许三观看着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不忍心就又去卖血了,但他不愿让一乐吃他卖血换来的面条,那段时间他内心应该也是挣扎的,一乐,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只知道自己受的这些委屈都是自己不是他亲生孩子的原因,他就去找他亲爹了,可是亲爹还不如许三观,许三观最起码给他5毛钱让他买红薯,可是他亲爹连门都不让他进,话都不愿跟他多说,后来许三观还是给他买了面条,可能从那个时候彼此才真正的接纳了彼此,比亲生孩子都亲。
一乐二乐下乡插队了,为了让一乐二乐早点会城市,许三观又去卖血请二乐生产队的队长吃饭,真的是中国的官僚作风从古至今,从小到大,p大点的小权利,都会用来搜刮油脂,简直讽刺。
后来一乐生病了,许三观不要命的卖血,那个时间里,许三观是自己家里的支柱,他用卖血来度过生活里的一个又一个坎,心疼他,可是他除了卖血还能干嘛呢?没有钱,医院里的一乐就没有命,这不也是当今社会医疗现状吗?穷的人连医院都去不起。
许三观一辈子都为了别人去卖血,后来想为自己卖血时,他的血已经不值钱了,卖不出去了,血头说他的血跟猪血一样只有油漆工才需要,他哭,他失落,我都懂,这一辈子,他都在为了别人,只有一次,想要为了自己时都不能如他所愿。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