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爱因斯坦的宇宙》读后感_1700字

《爱因斯坦的宇宙》读后感1700字

先一句话评价:本书是适合文科专业的人读的科普或传记。

课堂上我常会告诫我的学生:不要让自己的脑子彻底“文科化”了,最好多读一些科学方面的书。当然,这话其实是我自己的自勉之辞。

本书后记中也提到这样的意思。

再解释原因:

说它适合文科生读,是因为里面语言顺畅清晰,一点儿也不艰涩,介绍的虽然是最前沿的现代物理学理论,除了那个妇孺皆知的E=mc2外,再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公式了,而且每一个重大的理论,作者都尽力用生动准确的比喻来描述,比如:为什么光速不变,说宇宙是有限的又说它是无限的只是因为维度不同,光的波粒二象性……精彩的比喻到处都可见。

说它是传记,是因里面用二成左右的笔墨记录爱因斯坦的一生,重点当然是他的理论传承。从他小时“天赋异禀”到他求学、交友、恋爱、求职、结婚、离婚、再婚……被朋友批评、被同事陷害、被妻子抱怨……儿子疯了、妻子死了、好朋友自杀了……可以说除了专业差别,伟人的生活与我们毫无二致。不过,正是因为专业的差别以及社会影响力的差距,爱因斯坦比常人更有机会影响决策人物,让人钦佩的是,他在一战二战中都鲜明而坚定地站在和平的力量一方。面对个人诋毁,永远谦恭,但面对威胁人类的邪恶,他从不妥协!

至于说它是科普,这个归属要比“传记”更理直气壮一些。本书的主线就是描述他的心路历程: 提出狭义相对论——建立广义相对论——努力构建统一场论。从标题也可清晰看出这个意图 ,本书分三部:第一部 第一幅图景与光速赛跑;第二部 第二幅图景弯曲的时空;第三部 未完成的图景统一场论。

从另一个层面讲,本书证明了想象力对纯理论研究有多重要:爱因斯坦在研究狭义相对论的时候,指导性的图景是16岁的青年在光束后紧追不舍。对于广义相对论,图景是一个人背靠椅子,正要掉下去,或是在弯曲空间中滚动的弹球。 但是,对于统一场论,他找不到这样的图景。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上帝微妙,但绝不邪恶。”在统一场论问题上奋斗多年后,他坦言道:“我改主意了。上帝有可能是邪恶的。”

其实,我也是带着图景阅读的,看到广义相对论里时空对称性之后,非常兴奋,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当我们努力拓展自己所处的空间范围时,因为对称性,旋转一下,也就是无相当于延长了我们的寿命!   一个长寿的人,相当于用低速扩展了生存的空间,而穿越则是利用高速延长了寿命!   综上,不必长生不老,周游宇宙一样达到类似的目的!  如果宇宙不可游,那就周游世界好了,若再不成,跑步好了——速度可一让时间变慢要想让属于自己的时间变慢还有一个办法,那就使劲儿变胖

—— 依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加强,时间就会变慢(比如在月球上引力减小时间就快)

全书最难读的是第三部分。同爱因斯坦一样, 我脑子里也没有了清晰的图景可资理解那些艰深的理论,只get到一些信息,罗列如下,其中有结论也有思考:

1. 现在,高中生在学化学的时候记忆绕着核子的像足球的环绕物的时候,会注意到它们都标着“量子数”。实际上,他们记的是薛定谔波动方程的答案。—— 以前只知道薛定谔的猫,没想到他这么厉害

2. E= mc2中还包含在这么多宇宙图景:反物质(爱因斯坦说“必然存在着构成镜像宇宙”的反物质)、平行宇宙!

3. 狄拉克说全部的化学都可以用薛定谔方程来解释,从而将化学变成了应用物理学的一部分——未来的世界里,知识是越来越丰富浩渺穷尽一生都无法尽盔全貌,还是越来越简洁收敛只需一眼就能通晓万物至理呢?

4. 薛定谔的猫的思维实验让我们觉得,观察过程创造了现实!这个实验的表述可以简化为 “月亮的存在是不是因为老鼠在抬头看它?”假如哥本哈根学派是对的,那么此问题的答案就是“是”,在某种意义上,是当老鼠抬头的一刹那,月亮突然存在了,月亮的波函数坍缩了——在观察之前,真理还有绝对性吗? 这不是主观唯心主义么?贝克莱、王阳明还有禅宗的观点都被我们批得体无完肤了啊?!

5. 洞的概念由查尔斯·道奇森(Charles Dodgson)(此人亦以刘易斯·卡罗尔闻名)提出。他是牛津大学的数学家。使他名声大噪的是他所写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总以为这个童话很平庸,没料到这么有背景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