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增订版)》读后感_900字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增订版)》读后感900字

三十年前写就的一本书,现在依然能够让我产生共鸣。现实生活中许多产品的操作都让人困惑,比如前几天去了一个日料店,店门根本不知道怎么开,是推拉式的还是滑动门并不能一眼看清楚。再比如从汽车外面开车门很容易,不同的车型基本上我们只要坐过汽车的都很容易开启,但是从车内开门就不是总是那么轻而易举,我妈就不经常坐车,但她开门进车都很容易,但出来的时候就很费劲,所以其实开车门的机制,外面的门把手优于里面的把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车门外面的把手一般有一个凹槽,让人一眼看到就会把手伸进去,而且既然是凹槽,那肯定我下一步的操作是往外拉,不过内部的开门把手就没有那么显而易见的操作提示了。细想起来,真的有趣。再比如,如果一个产品的每个功能都对应一个按钮,那么这个产品应该是容易操作的,但是对于功能特别多的产品来说,这样的话按钮就会过于多,这时把一部分不常用的按钮隐藏起来或许是个好的解决办法。这让我想起来家里的空调遥控器,露在外面的按钮都是最常用的那几个,比如开关、模式和温度调节等,但是其他的一些开关,比如加湿和风向等就被隐藏了。
其实不光是实物的设计需要遵循书里所讲的各种原则,内容服务商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也应该去思考如何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易用性。比如我从事英语考试培训的工作,在工作中也一直思考如何让产品标准化、如何让学生以尽快的速度适应课程、如何让学生在第一次课上就明白我的课程这个产品的使用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等等问题。这本书给了我启迪。当然标准化是在宏观背景下才能实施的,也就是整个组织需要做的事。于个人,我需要去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对于课程精雕细琢,让学生在课上紧紧跟随我的步伐,明白我每一步在干什么,甚至能看懂下一步我想干什么。举个例子来说,我拿出字典来了,就是让学生查单词的;我不说话了,就是让学生自主做题或整理;甚至是我一个眼神就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了。当然,这些都需要思考和设计,并辅以长期和学生形成的默契。但是细细想来,万事皆学问。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