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1400字
據聞《烏合之眾》是研究大眾心理學的開山之作,是社會心理學的經典,對此我能表示震驚嗎?
強壓著不滿的情緒看完全書,我感覺我看到的並不是一部經典,而是通篇的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和種族歧視等問題。為了表示我沒有捏造事實冤枉作者,下面我引用一些選段來闡述一下上面說到的幾點。
一、性別歧視
證據1. “群体中特点如冲动、急躁、理性的匮乏、缺乏判断和批判精神、夸大感情等,通常能够在属于低级的进化形式的物种中观察到,例如妇女、野蛮人和儿童。”(有省略)
證據2. “世界上各个地方的群体都具有女性的特点,但是,拉丁群体是所有群体中女性特点最为出众的一个,凡是赢得他们信任的人…等于无止境地在悬崖峭壁上漫步,终有一天会坠入深渊。”
證據3. “这样的(錯誤)辨别通常是由妇女和孩子做出来的—准确地说就是,这些人是最容易被影响的人。”
證據4. “它(群體)就像女人一样,往往在一瞬间就会走向极端。怀疑一说出口,马上就会变成不可辩驳的证据。”
書一開篇就說女人和孩子是跟野蠻人一樣的低等物種,我看到這句時其實覺得挺新鮮的,長這麼大第一次聽說自己是低等物種,打算把瓜子拿出來坐等作者秀論據,可是看到下一句馬上失望透頂:“但是,这一点我只是说说而已,对于它的阐述并不在这部作品的讨论范围内。”
不闡述也行,你別把這點當作其他推論的基礎。可作者偏不,他的很多論點就正正是建立在對女人跟孩子是低等物種這點深信不疑而推斷出來的,這樣我實在是不服!
二、年齡歧視
證據1. 與性別歧視同
證據2. 同上
證據3. “永远也不应该听信孩子的证言。地方法官习惯于说童言无忌…事情正好相反,孩子们总是在说谎…用一个孩子的证言来决定一个被指控的人的命运,还不如用投硬币的方式决定合理得多。”
證據4. “想要通过论证的方法来试图说服原始的头脑——例如野蛮人或是孩子——这种方式根本没有一点价值可言。”
作者憑什麼說孩子總是在說謊,他做了幾次實驗?sample size有多大?有沒有例外?這些都沒有交代清楚,所以我再次表示不服!
按照作者的邏輯,作者為低等物種(女人)所生,出生後好多年一直是低等物種(孩子)且總是在說謊,所以,作者在寫這本書時還是____且總是在____。大家猜猜空格裡的詞,我就不說破了。
三、種族歧視
證據1. “群体完全缺乏批判精神... 在我们欧洲大学受过教育,并且获得了学位的印度人身上,就曾令人惊奇地表现出了这种现象。”
證據2. “这种犯罪行为就如同一只老虎为了找乐子,会让小老虎把一个印度人撕得半死不活,然后再把他吞掉的事例一样。”
在證據1裡,我又要問我在上面已經問過的問題:他做了幾次實驗?sample size有多大?有沒有例外?還有其他人種呢?為何要單列印度人?
在證據2裡,如果把“印度”去掉單說“人”,其實對表達效果一點負面影響都沒有,所以為何要表明是印度人?還不承認是種族歧視?
另外,書中還有多處詆毀拉丁人種,我就不再羅列了。
除了以上三個歧視,作者還說到“编写歷史书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和“教育…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這樣的話。所以我要在此勸三觀還未完全固定的年輕朋友們慎讀這書。
大家可能也知道,在學術著作中一些很絕對的副詞是要非常慎用的,但以下這些絕對性的詞卻在全書高頻率地出現:最,都(沒有),总是,永远,完全(没有可能),任何,从来(沒有),所有,只有...才能...,除了...之外再无其他的可能,一旦...立刻...,只要…也就…,凡是…都…等。
綜上所述,我認為《烏合之眾》作為科學性作品不夠嚴謹。當然,覺得這本書不好看也可能是因為我自身欣賞水平不夠,反正大家自己決定要不要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