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读后感_1400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读后感1400字

本书作者有她自己明确的育儿观念。我觉得其核心说的通俗点儿就是,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说的文艺点儿就是,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请在原件上找原因。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小树,传统的做法是施肥、浇水、修剪,让它长成你心仪的样子;作者的做法是施肥、浇水、观察长势,让它长成它自己希望的样子。其实这个比喻也不恰当,但大体就这么个意思。 假如家长把修理孩子、压抑孩子的天性作为首要任务,只能取得暂时的成功。因为孩子一天天长大,你的高压政策总有破功的一天。假如家长尊重孩子,释放孩子的天性,就要明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极尽可能的修炼好自己,然后影响孩子。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其实第一种家长比第二种家长好做,第一种只要简单粗暴就够了,第二种确需要智慧和耐心。但N多年以后,你在羡慕人家有个上进懂事的孩子的时候,也想一想曾经人家的付出。你既然觉得孩子幼年吃饱、穿暖就是最好的教育,那孩子大了没有杀人、放火就是对你最好的回馈。

一般育儿书都是从科学实践方面入手,这是一本从心理学、人性学方面入手的育儿书。一方面觉得通俗易懂,一方面觉得犀利无比。一般育儿书是理性的,这本是感性的。

比如作者某些逻辑:

问:孩子出现某种问题怎么办?

答:不需要管,自己会变好或自愈,因为孩子是天使。

问:可孩子是“恶魔”怎么办?

答:对不起,那是你之前用错方法没教育好。

问:那现在怎么办?

答:和你以前的方法反着来,打的住手,骂的住嘴,高压的散养……具体方法参考第一条。

所以看作者的书你必须得有强大的理性和逻辑,深挖心理学和人性。她的教育理念太宏大――自由、平等、尊重,虽然很美,但在这个认识水平良秀不齐的大环境下,完全准确的实施起来很难。而养育孩子又是一个多年以后才显示结果的慢工程,到那时候合适与否都已晚了。

如果有人认为自由是孩子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平等是你吼孩子一句,孩子怼你一句;尊重是孩子不听劝告,他的地盘他做主。那他是在家里随心所欲的长大了,但社会会让他头破血流,生活会让他举步维艰。因为他的个性自我,在社会大环境的认知中就是没规矩、不尊老、自私,这样很难融入社会。美国人在中国生活,中国人会谅解,这黄头发蓝眼睛,人家国家讲究自由,习惯了,没办法。你披着中国人的皮,站在中国人的土地,长着颗外国人的心,别人除了觉得你不合群,没有第二条路。

养育孩子应该建立起自己的框架,任何育儿书都是它的补充,这样就不会纠结,不会迷茫。毕竟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不会出现同样的两个人,再好的育儿书你也不能搬来就用。

这本书的视觉冲击力很大,个案既普遍又特殊,端看你怎么看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如果觉得自己耳根子软,喜欢不加思考的拿来主意,还是不要看了,看一些讲具体操作步骤的理工性的育儿书吧,虽然枯燥,但不是宏观概念而是具体怎么做(比如你做个什么游戏或者动作,可以锻炼孩子某方面的功能)。因为书中勾勒的很美,觉得再严重的问题孩子都不是问题,又因为都是个案,你看着相似的,拿来生搬硬套、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若干年以后,当孩子还是问题孩子,你纳闷:“我照着育儿书养的,怎么会这样?”答:“你用了个皮毛,没理解书中的精髓。”套用作者的一句话:“所以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的教育方法适合每个孩子,如果家长觉得不适合,那应该是他还没有看懂我的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