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大脑:神经可塑性如何帮助大脑自我疗愈》读后感7500字
忘了怎么来的.
偶然翻开, 灵感呼啸而来.
(本书作者还有一姊妹篇(姊), 重塑大脑 重塑人生. 只有纸版.)
~
[neuron plasticity]
身体中遍布神经元. (肠道中上亿.)
树突深入细胞, 采集信号.
轴突是缆线. (可极短, 最长在腿0.9m.) 以1~100m/s速度传递电信号.
信号分 激发 和 抑制. 当树突收集到足够的激发信号, 轴突向相邻神经元(的树突)发送激发信号的概率和强度会增加. (反之亦然.)
突触 synapse:
轴突与相邻树突不接触, 有围观间隙, 即突触, 通过神经递质(比如dopamine, amphetamine, etc.)传递信号.
rebinding 指的是, 突触的加强和数量增加, 或减少.
同时启动放电的神经元是连接在一起的, 反复放电, 其连接可被加强. 此即 神经可塑性 的核心规律.
其必然结果是, 用进废退.
..
.
[chronic pain]
神经矩阵
全身的感知(包括触觉)有一套完整建模, (如函数般)映射到皮层, 如矩阵或地图般 -- 但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一些常用且敏锐区域, 会映射更多皮层面积及神经元.
地图高度可塑 -- 特定区域可以用进废退 -- 此即神经网络的可塑根源.
(参考 脑机穿越, 神经矩阵:
脑对于自身的控制自有一套完整的建模(physical representation)和感知对应系统 -- 神经矩阵 :
1覆盖全身 2前馈: 主动搜寻感受 3其对应关系, 随身体细胞的增长而定 4高可塑
即使没有实际器官, 建模和感受依然是完整的 -- 这解释了为何部分先天没有肢体的儿童, 也会有患肢-- 因为遗传事先分配了相应的皮层. 也解释了一切感受都是主观的.
)
chronic (慢性疼痛) 即是是脑神经矩阵(地图)因可塑性而出现的故障 -- 目标区域没有问题, 却(因皮层损伤)持续收到问题信号.
acute pain (急性疼痛), 是从端到中枢的. 而chronic pain却是相反 -- 直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甚至脑)的损伤.
chronic的问题是: 抢在大脑的正常应对机制启动之前, 就提前启动了杏仁核放电, 最终稳定在大范围激发, 而非抑制.
(杏仁核是处理极端问题之处: 极端情绪, 战斗, 逃跑, 创伤后应激障碍, etc. )
因为 神经矩阵地图 对应某身体区域的神经元, 还同时处理其它基本生理功能 (思考, 决策, 运动, etc.) 当疼痛发生时, 其它功能则受到严重干扰 -- 即劫持. 当然, 其比例是不同的.
chronic 会 征用更高比例 的皮层神经元处理疼痛 -- 约15 ~25%, 相对于acute的只有 5%. 而治疗chronic的思路, 就是要把这块比例, 抢 回来 -- 通过强制强化其它基础功能的神经连接.
书中提到的一个学界大仙, 为老不尊喜欢上窜下跳摔断骨头, 且拿自己当小白鼠的 莫斯柯维茨, 亲身实践了这个 抢回计划, 试图结束这个折磨他13年的chronic, 即:
每当疼痛发生, 就强制启动视觉神经强化 -- 用可视化想象自己的疼痛脑区被劫持的放电区域在不断减少.
在理论信念的支持下, 经过长期一丝不苟的执行, 4周后, 他掌握了可视化技巧, 并在6周后彻底结束了背部疼痛, 4个月后结束了颈部疼痛.
MIRROR方法:
1Motivation + 2Intention + 3Relentless + 4Reliability + 5Opportunity + 6Restoration
其中, 1,2,3 意味着, 患者必须主动, 而不是等待医生或药物搞定问题.
(最难的往往是最初几周, 因为患者往往对其效果缺乏信心和耐心.)
被启动的 可视化 可以是自身的 神经矩阵地图 映射 -- 当然也可以不是, 比如思考航天飞机的构成.
当它是自身映射时, 自身可能会忘记它 其实只是个映像与, 而非实际身体.
于是, 在另一个 映像实验 中, 患者被试在望远镜中观察自己疼痛的手被放大, 皮层所感受到的疼痛感增加. 反之(缩小) 则对应疼痛的减轻.
(在书脑机穿越中提到过, 患者通过观察 镜子中的 肢体镜像, 治疗好了患肢疼痛.)
原理:
对于身体在皮层区域的映射 神经矩阵地图, 其 主图 是又多种输入拼凑而成的(触觉, 视觉, etc.), 当出现矛盾时, 可相互修正. 于是, 当其中一个被(虚拟图像)欺骗时, 则可以修正主图.
placebo:
安慰剂的作用原理可能与 神经矩阵地图 的修正原理相似甚至相同 -- 都是 意念重构了大脑回路. 只不过, 其 主图 是来自于语言和逻辑(相信能够治愈), 而非虚拟视觉图像.
但placebo有局限, 不能治疗: 癌症, 病毒, 精神分裂, etc.
MIRROR是否placebo? 这需要明确安慰剂的定义. (事实上, 安慰剂通常是起效较快而持续较短. ) 而MIRROR则需在坚持不懈6~8周后才能发正作用 -- 必然涉及到神经回路的重构.
..
.
[自动化]
大脑中15%的细胞是神经元, 85%是胶质细胞 -- 过去被认为是辅助性功能, 而更多的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信号的互通, 并为神经元提供保护.
GDN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是一种大脑生长因子. 其数量被发现与帕金森症负相关.
更有研究显示, 锻炼能增加GDNF.
帕金森, 退行性神经疾病. 其后引发痴呆症(另一退神) 几率高出6倍. 肺炎是其患者主要死因, 其次是跌倒和吞咽窒息.
主流观点认为, 帕金森的成因是, 大脑黑质(即 基底神经节, 有80%的dopamine储量) 无法分泌所需dopamine.
因其致病机制尚不明朗, 该症是基于症状(4大n小)进行确诊的疾病, 而非基于脑部扫描.
作为主角案例的帕金森患者 Pepper, 通过大量的运动和自我观察发现:
抑制帕金森症状所习得的新技术, 都涉及到运用大脑的不同部位控制正常情况下有无意识控制的身体动作. (比如, 抓握物体时手部震颤, 通过投注大量专注力, 得到抑制.)
自动化
能够自动化的无意识(底层意识所控制的)动作, 由 基底神经节 调控. 其过程是把日常的复杂动作, 拆分成一组(并行串行的基本)动作序列, 实现无需高层意识(注意力)的自动化行为. 并对应到大脑黑质中的一块区域 -- IP.
如果基底神经节的dopamine不足, 则无法正常开启 动作序列 -- 相当于没有检索到动作序列的IP.
自动化 能让人们一边聊天, 一边在无意识中完成熟练的动作-- 比如吃饭, 或开车.
而Pepper所做的, 正是设计一套新的动作序列, 绕开原有的IP. 因此, 他的一些动作(比如吃饭)会看上去有异于常人.
因为当他用 高层意识 专注刻意去做一系列本该 底层神经系统 已经打包好的自动化流程时, 其效率(能耗) 必然要高的多 -- 相当于初级会计本该按流程照章办事弄妥帖的事情, 却因为生病不得不CFO亲自出手处理.
不仅仅因其与原有线路和(串行并行)流程不同而显得古怪, 而且因为无法多线程并行(不超过2件事), 当分心时, 帕金森的病症又会出现.
..
.
[dopamine]
帕金森患者, 如果在确诊后, 能够持续运动能延缓病症.
这与大鼠的实验结论是吻合的 -- 在1大量接触新奇事物(玩具) 和 2跑步滚筒 下, 其移植了帕金森基因的脑部损伤速度放缓.
黑质中的dopamine不足, 或是帕金森的生物化学病因.
而因大脑是可塑的, 则可以借助dopamine的指挥棒, 绕开原有故障线路, 重新部线 -- 虽然其过程是缓慢的, 但运动(尤其是专注运动) 则可以加速其过程 -- 加倍dopamine的效力.
dopamine, 神经递质.
它既不是 pleasure快感, 也不是 desire欲望, 而是motives动机, 提供激励.
它是一个功利的utilitarian效用主义者, 会根据 1其能产生结果的重要性 以及 2实现过程的消耗 决定分配多少dopamine以新生多少神经元.
dopamine不足, 反应在宏观上即为 动机不足, 显得疲劳或精神不振 -- 它不是冷漠, 懒惰, 或意志薄弱.
因dopamine的分配需要涉及 utility, 于是 智能 及 预测 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 -- 如果经验和智能显示某件事重要性不足, 或成功几率低, 则会在外在呈现为 动力不足, 甚至拖延症 -- 聪明的人越鸡贼, 越容易引发拖延症.
..
.
[自主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又称植物神经, 有两个著名的分支: 1交感神经 & 2副交感神经.
1负责fight or flight反应, 让血液涌向肌肉和心脏, 以抵御突发的天敌或危险 -- 提升功率, 快速消耗能量.
(在1状态下, 个体处于紧张和焦虑(不确定性) 中, 是无法学习和新生神经元的.)
2负责关闭1, 置个体于平静状态, 便于深思和反省. (因而2有时也叫 休息-消化-修复系统.) 接通时, 会促发大量 与 生长, 节能, 修复, 增加睡眠, 给线粒体充电, 等 有关的反应.
有研究显示, 关闭1, 似乎能够改善大脑回路的 信噪比.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是植物神经, 负责控制一些身体自主机能(比如心搏, 消化, etc.) -- 前者负责开启 fight-or-flight 战斗模式, 后者负责关闭.
在惊恐时, 交感神经会在肾上腺素的促进下, 开启FOF模式, 结果是:
1心脏兴奋, 搏动加速 2消化抑制 3平滑肌抑制+汗腺促进 4虹膜放大等 5肾上腺, 去甲肾上腺素增加 6抑制膀胱平滑肌, 组织排尿 7直接作用肝细胞, 促进肝糖原分解, 提升血糖
(所以, 经常出现FOF的病人, 会在交感神经的作用下, 关闭排尿能力.)
parasympathetic nerves /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的一部分,分为脑部和骶部。
不同的声音会成为开启 威胁 或 安全 的钥匙 -- some are hardwired? -- 威胁信号打开交感神经, 激发 fight or flight 模式; 而安全感觉, 则打开副交感神经, 关闭紧张应激.
因为大型群体(马, 羊, 狼, 人, 猩猩, 等) 需要跟同种族(经常是性竞争者)高频密集相处, 因而, 社群的成立, 需要(在催产素的帮助下), 以语言和面部识别为钥匙, 启动副交感神经,
因而, 社交脑 的进化形成, 是高级哺乳动物 能够形成社群, 并且 能够被人类驯化 的根本原因; 也是人类后续进化出发达的语言能力, 和人脸识别能力, 的根本驱动力.
..
.
[light]
光对于身体的影响, 普知的是通路1: 通过眼睛, 击中retina(视网膜)上的视杆和视锥细胞, 在此转化为电信号, 顺着是神经元进入头部背面的大脑视觉皮层, 产生视觉体验.
另一条被长期忽视的通路2: (除了视神经细胞之外)在其它地方, 还有其它一些感光细胞, 产生信号, 传输到大脑中的 SCN 视交叉上核 细胞丛, 调节生物钟.
生物钟
不仅仅是计时装置, 更是总指挥. SCN 是下丘脑的一部分, 通过激素调整, 一起充当规范 欲望(或动机) 的指挥家 -- 饥饿, 口渴, 性欲, 睡眠, 唤醒程度, 和神经系统, etc.
清晨, 阳光依次唤醒人类各个器官, 从休眠逐渐进入工作状态(心脏在午时达到最大工况); 而夜晚无光时, SCN发送信号给松果体(并释放褪黑激素), 让我们困倦.
对于蜥蜴, 鸟, 鱼, 光线更易 (穿透较小身体, 更薄的头骨) 直击腺体, 让它 更像眼睛 -- 故 松果体又称为 第三只眼.
而充当sensor角色的感光分子, 实际上遍布生物体表 (而非仅仅局限于视神经回路中) 承载不同类别的信息. 其结构与retina上的 视紫红质 的相似, 则暗示 眼睛应是从此类感光分子进化而来, 以承担更专项职责.
Laser
电子从高能级轨道跌落至低能级, 便释放了光子. 通过外部能源(电流或光束)轰击原子 就能制造含有大量激发态电子的原子 -- population inversion(群数反转) 及 刺激.
(与原子弹的中子链式反应相似的) laser即是靠链式反应, 制造出单一波长的高密度光子群.
光可被细胞体吸收. 比如: 叶绿体(吸收除绿光外波长)
感光分子也不仅仅存在于眼睛中, 包含:
1视紫红质(视网膜, 吸收可见光)
2血红蛋白(血红细胞里, 显然吸收了除红光外的波长)
3肌红蛋白(肌肉中)
4细胞色素(在所有细胞中), 将光能转化为可利用能源, 最终为线粒体所吸收
1968年, 实验发现低强度激光可促进伤口愈合. (或许也可以戏称为 光合作用.) 不同波长的激光还能: 提高氧气的使用效率 / 改善血液循环 / 刺激血管生长, etc -- 都对愈合至关重要.
机制是直接给线粒体供给能量.
..
.
[ Moshe Feldenkrais + dance of the brain ]
Feldenkrais(费登奎斯)是一名犹太人, 他是物理学家, 柔道黑带高手, 心理导师. 其主要成就是费氏原理 -- 又被称作 大脑之舞.
核心原则是:
1 可塑性(plasticity): (人类)大脑功能, 是后天编程的 (比如行走). 因而注定了其高可塑性.
2 一体化(integration): 运动与思考是不可切分的. 即使是最抽象的思考, 也会牵动运动体系的动作 -- 比如语言思考牵动喉部. (一个假说是: 身体的神经矩阵, 是一切抽象思维的入口. 即所谓mind-palace, 可能是以身体为原初形状构建的 -- 指读的原理?)
~ 大脑的使用会触发4种后果之一: 1思想 2运动 3感知(sensation) 4感受(feelling)
3 前馈(feedforward): 运动知觉是 形成长期记忆 的关键. 而神经学研究发现, 在奖励驱动下只会形成短时记忆-- 而在前馈指导下的 主动学习 则可以形成神经的长期可靠连接.
4 分化(separation): 分化构建了神经矩阵的大脑映射图. 分化, 即动作之间最细微的感官区别.
(所以, 法国人育儿的理念 多去感受, 而非 记忆学习 是相当睿智的.)
神经矩阵做 征用 的皮层面积, 并不是正比于器官尺寸, 而是精确控制所对应的动作分化或差异 -- 比如手指>大腿. (所以实际上, 训练 separation 的过程, 就是在大脑中构建神经矩阵的过程. )
5 微妙(nuance): 刺激最微妙时, 最容易形成分化, 并修改神经矩阵. (而激烈的动作, 会引起皮层大范围放电, 而触发相关区域的联动, 即 去分化, 并不利于精准训练.)
6 缓慢(slow): 缓慢的动作, 是觉知及长期记忆的关键. 灵感来自东方武学. (其实可以理解为, 缓慢 其实是 微妙 在时间维度的投影. )
7 轻柔(light): 尽量少用力. (其实, 轻柔 是 微妙 在力量维度的投影.)
8 试错(trial): 犯错是必要的. 运动没有正确的方式, 只有更好的方式.
9 随机(random): 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对于遗传也是, 进化的一个有效驱动力就是 genetic drift 遗传漂变. )
10 整体协调(coordination): 微小的动作, 牵涉全身. 所谓 举重若轻 即全身以最经济模式发力. (寸拳, 即此.)
11 习惯(habit): 许多运动问题, 都是 习得的习惯, 而非硬件异常. 即, 发生在脑中, 而非身体内.
错误
负面思想, 会触发 抑制 神经反应, 让身体紧张, 不利于学习.
不要试图纠正 习得的 错误 动作, 而是多元尝试, 探索新的可能性和方法, 形成新的回路连接, 去 重塑 而非 抑制.
Feldendrais的治疗案例们, 也极具启发.
无论对于因中风等损伤而失去一些脑功能者, 还是因出生缺氧大脑发育不良者. 其治疗的精髓都是: 重建回路.
比如, 阅读能力丧失的老人 case:
1 发现不能识别左右 2通过训练重建左右概念(包含a对身体的神经矩阵, 以及b外界的空间地图) 3重新建立文字关联
整个过程, 都是其核心原则的实践. 比如:
a触摸(通过触觉激活身体神经矩阵, 作为入口连通.) b轻柔(排除噪音, 而聚焦有效信息) c分化 (识别细微差别), etc.
最终目的都是清晰的 扩展 或 分化 神经矩阵, 并从基础而上, 重构复杂流程.
对比其它的运动和学习类型, 无不清晰无疑的表明:
一切复杂的动作序列, 或思维能力, 都构建在一串 基础单元 之上; 而无论是学习的障碍, 还是能力是遗失, 都需要从单元逐级重构.
(小脑: 重量只占大脑的10%, 却集中了80%的神经元.)
..
.
[vision]
视觉不是一个被动的信号输入, 而是主动的前馈过程.
眼球的 微扫描 是指焦点快速小幅度扫描整个画面区域, 而在皮层的视觉感受区域获得完整图像.
近视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视觉问题. 成因是控制晶状体形状的肌肉长时间紧张拉紧, 不能放松造成. 长时间紧张与肾上腺素会加剧这个紧张动作的固化, 形成长期近视.
(本质上, 晶状体肌肉的长时拉紧, 跟肌肉痉挛, 落枕等并无不同.)
西方研究者对于近视已经没啥办法了, 于是书中所提某失明者求助于藏佛之某某仁波切. 方法:
1 深度冥想蓝 2 眼部律动(上下左右对角线画圈等) 3 频繁眨眼 4 晒太阳(光愈合)
最终都是要深度放松. (户外体育活动似乎与此3暗合.)
此外还有: 5 手蒙眼(比闭眼遮挡更多视觉信息, 进入深度放松 6 学位按压(神经是联通的, 与落枕穴同理)
separation (分离) 是一切的核心-- 即脑与最细微动作的独立连接.
只有放松条件下, 才能逐一建立连接, 而非牵一发而全身乱动. 而 冥想 是一个加强自我感知映射(即神经矩阵)的深度内省过程. 可以更加精准的观察并控制身体局部.
书中失明病人在尝试过藏佛冥想失败后, 转向Feldendrais, 却成功了. 为何?
首先因为肌肉剧痛, 他不具备无障碍冥想的先决条件(基础不扎实).
且习惯的动作, 极易触发条件反射式的系列动作. 而Feldendrais的训练是非常规的, 跳出习惯, 重建回路, 不会触发习惯反射.
问题是, 眼部的肌肉没有手容易被主动意识直接控制, 因而 放松越发难以达到. 所以, 当用手遮盖眼睛, 而意识可以精准的控制手的发力和松弛时, 晶状体肌肉很容易在其引导下, 进入放松状态 -- 这就是为什么方法5要用手蒙眼 而非眼罩.
中央视觉 vs. 周边视觉
是视网膜中视神经最发达的区域, 能看到最多细节. 然而, 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屏幕聚拢了人们的视线, 人们越来越少的使用 周边区域 -- 而后者才是我们(的祖先) 在开阔环境下获得全局图景的最有效方式.
..
.
[ 脑桥 ]
味觉是最古老的感知之一.
婴儿在口唇期会把物体放进嘴里, 获取信息, 构建模型. 舌头上有48中感受器, 舌尖上14种(几万条神经纤维), 构成一条宏大的信息high-way, 从脑桥(pons)连接到脑干.
因而, 激活了舌, 就是激活大量脑功能的一个快速入口.
书中失声的男低音, 在持续恶化30余年后, 通过口含电极(PoNS)设备刺激, 短时大幅改善.
sensation replacement / 感官替代
眼睛是一条视觉(图形)信号的入口, 但并非必须是唯一. 因大脑的高可塑, 也可以通过其它通路实现 -- 比如, 皮肤, 或舌头.
触觉视觉 项目即是通过在舌头上安装电极阵列, 输入视觉图像. (目前, 天生失明者, 也可以辨识人脸.)
类似的, 前庭(耳内负责平衡)被破坏97%的病人, 也可以通过舌电极片, 提供关于身体位置的信息. 更妙的是,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 病人可以完全摆脱设备 -- 因为大脑重新构建了新的平衡通路.
why?
根源是 SNR(signal-to-noise ratio 信噪比). 有效通路的受损, 并不意味着信号消失, 往往会持续释放无效信号, 即噪音. 舌苔电极新建通路, 恰恰是一个新且明确的有效通路让已有的噪音统统shup-up, 因而, 能够在此基础上, 重构一条(因果关联)有效的全新通路.
(虽然为了解决平衡问题置入舌苔电极, 但病人还出现意外的良性副作用: 进入深度冥想, 睡眠改善, 专注提升, 多任务改善, 运动, etc. -- 诸多脑区全部被舌苔入口激活. )
震荡
长期轻度震荡积累, 可增加帕金森等神经疾病风险达19倍. (thinking about Muhammad Ali.) {神经震断重连?.}
成果
团队有4级成果:
1 数小时: 激活 内稳态, 抑制过度活跃的 噪音 神经活动, 轻松引导神经回路重回正轨
2 数天: 突触神经可塑性: 使用脑桥数天(至数周), 建立起更为持久的突触神经元, 提高轴突传到效率, 增强电信号.
3 数周: 神经元神经可塑性: 生成新的蛋白和结构. 辅以相应训练 (4个月恢复视力, 3个月恢复语言能力, 6个月消除震颤.)
4 数月+: 神经系统神经可塑性: 当脆弱新建系统趋于稳定, (而不是被原有错误回路倾覆) 则不再需要脑桥设备, 逐渐巩固.
(有可能是激发了 第四脑室(大脑与脑干直接相连的部分的充满液体的腔) 中的干细胞. )
当然, 如帕金森, 渐进多发硬化等重疾患者, 其疾病每天都在造成新的伤害, 则可能需要终生佩戴.
PoNS(脑桥)设备对 嘈杂 信号引发的问题尤其有效 -- 甚至可以关闭某种炎症(类风湿关节炎).
而且没有任何已知的副作用.
..
.
[ music ]
托马蒂斯继承了父亲的工作狂和对音乐的热爱.
其定律:
第1定律: 发声只能包含自己能听到的声音.
第2定律: 如果能听到自己的声音频率, 就能恢复发声.
第3定律(保留率): 以恰当的频率训练, 能给聆听(及大脑)带来永久效果.
托马蒂斯认为: 来自耳朵的输入, 会对整个身体的调动产生影响. 并且, 耳朵是大脑的充电接口.
口音
托马蒂斯假设, 口音和听域, 存在映射关系.
并经试验发现: 法国人<2KHz, 英国人 2~12KHz, 北美0.8~3KHz, 更适合法国人学英语.
而发育中的婴儿, 如果不能清晰辨识信号, 则无法形成有效训练, 造成听说障碍.
而托的训练装置, 则是借助 效果放大, 增加了病人的辨识清晰度, 使得大脑得到有效训练, 最终扩大了神经矩阵地图的映射.
所谓 聪明, 耳聪目明也~
母音
妊娠期是神经元连接和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 其间听觉已经成熟, 鼓膜和内耳骨已经长到成人大小, 处理声音的颞叶也开始工作了 -- 超声波实验也显示, 胎儿对声音有响应.
因而, 胎儿对能听到的几乎唯一声音 -- 母体的声音(经过身体过滤的) -- 有天然的连接, 也是情绪和信息沟通的第一个端口. (出生后, 会 重新认出 母体的声音. )
因而, 任何形式的声音胎教, 都有机会在脑发育中, 形成底层记忆, 影响终生对声音和信息互动的决策.
Mozart
被 乐疗 的患者, 能够从皮层下层开始激发, 渐渐重塑已经失效, 甚至断开的神经结构, 或混乱的神经放电.
至于音乐的选择, 托马蒂斯开始并没有选择Mozart, 而是其它. 最终锁定Mozart的小提琴曲, 因其丰富的高频, 能产生便于耳朵吸收的持续感受. 既能充电, 刺激, 又能放松和平静, 两方面兼而有之.
它似乎适合每一个人 (没有受其德语母语的影响, 而是世界普适, 超越了文化).
..
.
[autism]
普遍认为, 自闭症是基因缺陷造成. 然而持续升高的发病率, 却预示着环境因素的可能.
许多环境因素打开了免疫系统, 使其释放抗体, 产生了大脑的慢性炎症.
许多自闭症儿童都有免疫异常, 或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 肠道感染或炎症, 食物过敏(麸质, 谷物, 乳品, 糖, etc.), 哮喘(呼吸道过敏+炎症), 皮肤炎症, etc.
炎症与自闭症高度相关.
在一些案例中, 消除了炎症(饮食中去掉麸质的麸质过敏儿童)后, 自闭症居然消失.
炎症的另一个源头是毒素, 会引发免疫反应, 刺激婴儿大脑引发炎症.
{一个对自闭症成因的猜测是: 各种过敏(包括肠精儿)
即, 身体的神经系统发育完善之前, 过早添加辅食, 产生过敏和免疫自体攻击, 所造成的慢性脑炎症, 引发的脑功能障碍.}
处于炎症中的大脑, 部分区域神经元不会连接, 而一些区域会出现过度连接(癫痫的结构).
自闭症会影响儿童的语言系统, (右脑负责音乐, 情绪, 节律, 左脑负责象征意义), 因而不能接收到有效反馈, 体会语言的快感(催产素), 发展语言大脑.
正常大脑在压力下会分泌催产素, 诱发镇静, 温馨情绪, 增强温馨和信任, 建立与父母(或其它人)的情感连接. 而自闭症大脑, 则催产素分泌严重不足.
脸语纽带
作者自创的概念 人声纽带, 指对人的声音产生反应, 是钥匙. 缺乏 人声纽带 的大脑, 无法对人声有反应, 却不是对所有声音音乐无感 -- 只是不认为人声有任何特殊而已. (猜测是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 没有建立与母体声音连接.)
此外, 人脸也是一样. 自闭症者, 对图形高度敏感, 只是不认为人脸(五官, 表情)有任何特殊意义.
统称 脸语纽带, 是一切社交能力的入口或钥匙.
基底神经节
负责: 1 规划: 编排运动和想法顺序 2专注: 不让大脑做与主题无关之事 3参与听觉响应 4连接上丘脑
ADH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注意力不集中症, 伴随多动)患者, 基底神经节较小, 无法有效控制做事和沟通的 timing, 缺乏耐心, 不能专注和有效规划.
从某种程度上说, 基底神经节 是 快感延迟 (规划, 专注, 坚定不移) 能力的中枢!
在附录中提到, 带上戴上 脑电图仪器 的动物, 可以学会训练自己的脑电波.
..
.
.
~~
上帝说: 要有悖论! 于是便有了光.
我一直都是相信大脑的可塑性的.
但问题是, 相信是一回事, 知道如何重塑, 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就像, 知道 市场是无效的 跟 知道如何利用市场的无效赚钱, 或, 能认出一个人脸 跟 能画出一个人脸, 之间天差地远.
无论如何, 此书都对人们透彻理解我的的神经系统至关重要. 其在心理生理的知识体系大厦中, 属于底层支柱 -- 为许多心理生理现象提供终极解释.
书中所列若干实践大神, 尤其是 黑带神经学家 Moshe Feldenkrais, 更是六体投地之膜拜.
圣贤庸渣, 此书中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