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世说新语(精装典藏本)》读后感_1300字

《世说新语(精装典藏本)》读后感1300字

在加州的圣地亚哥。住的青年旅社。前两晚跟年轻人玩,今天撑不住了,躲在房间读书。

终于把《世说新语》选集读完了。

以前读书总想读全集,现在已经变了。也许选集所选的口味和我本人口味不太一样,但也不必都读全集,尤其像《世说新语》这种不少故事情节相似,人名和场景换一换的。


先总评吧。

原文虽有些是杜撰的(和史实不符),但记录本身可读性并不受太大影响,所以绝对好书。一篇小文章多则十几二十行,少则一两行,看到了,记录了,有意思。

不过翻译就很糟糕了。文言到白话的翻译,和外文到中文的翻译一样,必须两种都精通,才能做到input基本不走样,output能言尽其意。这作者恐怕两样都不沾。还好原文加注释大致能读懂,更幸运是遇到一位文白俱佳的书友一路书评。


再说内容。书中分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凡36种。一一评论我吃不消。就按照我自己意识流的思路,想到哪评到哪。

1. 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谢安。原因是其装逼的成熟度。放在今天也是响当当的神人一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一代牛人苻坚率大军来攻之后的某天,谢神在那和人下棋,收到前方送回来的紧急战报,他随手看完就丢到一边继续下棋。对面的同学坐不住了,问谢老您看到的啥内容能分享一下不?谢神轻描淡写的说,没啥,就我军那些小子比较争气,把苻同学的所谓百万大军肏翻了。区区小事,不要影响我们下棋。当时论形势,谢神一方被苻坚灭掉绝对是正常的,所以……我看了……除了五体投地,还能说啥?

2. 对当时人物品评的直率,我也是叹为观止。举个栗子,某甲父亲挂了,由于甲父生前公众关注度较高,同朝为官的某乙想最后蹭下热度,于是写了篇祭文,送给甲看。甲读完之后,直接把祭文丢乙脸上,说:“你丫哪根葱啊,写的好像和我父亲很熟似的。就你,也配?”。我瞠目结舌……人家好歹也是个官啊,这事传出去以后还怎么混……

3. 大概由于谢神之类带歪了,当时的许多名士不爱官场爱隐居。某丙很有些才名。于是丁某官某天上午去拜访,想邀请丙出仕。结果到了丙同学还在炕上躺着,看到丁来了,他起床给自己倒了碗酒就开喝,就是不招呼丁一起。丁说你这样不行啊,主人要有主人的样子嘛。丙白他一眼,说我叫你来了的?丁自讨没趣,灰溜溜的走了,自然也没开口提让丙出仕的事。结果丁一出门,丙就说,某些同学大概从来不照镜子……

4. 当时的门户之见相当严重。恒温是当朝大将军,但出身不高。他看上了老王家的某女儿,想想让自己儿子娶他。结果对方完全不惧权势,直接说女儿已经许配了。后来,恒大将军就把自己女儿嫁给了老王家某儿子……我也是醉了。

5. 当时的某些价值观,放到今天也是一股清流。比如某天发生命案,说是某家奴把地主老财给谋害了,畏罪潜逃。于是戊父母官亲自带着一帮人出去搜捕(身先士卒,佩服佩服)。然后在草垛里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戊于是说,别抓人了,咱先帮孩儿找妈要紧。底下的人就纳闷了,这是为啥呀,人命案都不管了,就去给娃找妈?戊说,妈把娃丢了,那是骨肉相残啊,相比之下奴才杀地主算个鸟啊?别叽歪了,赶紧找去。我……觉得他说的好有道理……

太多了。评不完。偷懒不继续了。但墙裂推荐大家读。简直太有趣的书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