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一九八四》读后感800字
读后有感【谁也没有告诉我们要怎样成为合格的大人】
2017年第一本一气呵成读完的书,居然会有如此强烈的共鸣。上一本有如此强烈共鸣的书是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
我们都有过环游世界或是拯救宇宙的妄想,并在很长一段的少年时光里认为这并非是妄想。莫名自信的觉得自己会有大的作为,会追寻到自己的梦想,会活的和上一代人庸庸碌碌的生活不一样,然而,却在毫无预警的状况下被丢进现实的世界。我们挣扎、恐慌,奋力的左顾右盼渴望合群,工作、家庭、生存种种字眼一下子扑面而来,我们只能模仿印象中“成年人”该有的模样,像所谓成熟的大人群体表现出来的那样讨论金钱,讨论房子,讨论家庭,讨论事业,努力的记住“房子”“车子”“编制”这些突然间插入大脑的词语,并学着看似娴熟的抛出它们以期能与周边的人不停的讨论,仿佛这样就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同。可是,自我的认同呢?
谁也没有告诉我们要怎样成为合格的大人。
虽然书以1984为题,却不是一本单纯描述时代的书,更强烈的感受是一种对自我的探索,对自我认同感的追寻。很多心理的描写共鸣到可怕,仿佛自己的内心世界被窥探;又极为的喜悦,仿佛找到了内心有同样感受的伙伴。可能对于我来说一本书的好坏不在于文笔多么优美,内容多么宏大,这种看似细碎到有些拖沓的表述,更能贴切的表述出内心的矛盾。
然而,在踏入社会的这近一年来,逐渐清晰的发现我自己并不排斥所谓的世俗,并开始在这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更多:发现父辈安稳的体制内工作、平淡的生活、琐碎的话题也有一种不平凡的美,开始明白成年人的责任,开始享受平凡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开始渐渐的发现那些年少时期的妄想和生活并不冲突,于是,有了更平稳的心态和更真实的目标去一点点替代曾经的妄想。仍然在努力的追寻认同感,但却也在学着坦然的面对内心的矛盾。
2017年,希望自己能更坦然的面对生活的平凡,并,不忘去尽情的追寻这个世界中的所有无用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