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首部自传:行者》读后感1100字
这是我第一本了解六小龄童的传记,让我对《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有了全面的认识,对《西游记》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对演员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最有感触的是书中的西游精神:
不甘平庸;若是千里马,勿消极等待伯乐,主动推销自己;先有漂洋过海苦学艺,才有齐天大圣;本事过硬,才敢挑战玉帝,“强者为尊“;志存高远,笃定前行;没有紧箍咒,孙悟空到不了西天,很多人头上都有无形的紧箍咒;优秀团队带领平凡的人做完美的事;优秀是一种习惯;不追求过分完美;一生做成、做精一件事便了不起。
“胸怀大志,目标明确,这是孙悟空的一个很宝贵的品质。五百年的修行,让孙悟空省悟一定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其实比不上在天宫里的任何一份差事,但孙悟空热爱这份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漫漫征途,孙悟空和唐僧一起迎来日出,送走晚霞,一路上降妖除魔,扶弱济贫,最终护送柔弱的唐僧到达灵山,立下赫赫功劳,成就了辉煌的事业。所以,他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也是实至名归,功德圆满。”我一直认为,我们无论是生活、学习、爱情以及工作,非常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当下要做好什么,未来想做成什么,眼光不局限于眼前的苟且,有一颗宽似海的心胸和眼界。我一直如此要求自己,也发现很多优秀者身上也具有这些特质。
“艰苦如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取得真经,而真经依然不完整,留下缺憾,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还有什么不能释然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人生的一部经,我们都是西天取经的行者,看淡人生中的不如意、不完美,也是一种智慧。天地本不全,要努力,但不要过分强求。”不强求完美,无论是人还是事,都没有完美一说,正是因为它并不常见,所以很多人对它着迷,我也曾对它着迷,现在也没有摆脱。对完美追求,那个度的把握很讲究,过了太偏执,少了太放纵。从前,期待所有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而后发现现实不是童话,不完美、不如意随处可见,所以我也开始习惯这么多不如意,也不再对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抱有太多期待。我做好自己,不强求结果。
“大多数人在完全成熟后,走进成人世界的同时,孩提时代的童心会慢慢丢失。而悟空的成长经历却是一个例外,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着一颗童心。悟空虽然心智成熟但又童心未泯,他降妖捉怪的英雄形象让我们尊敬,而他顽皮的本性和充满童心的性格又让我们倍感亲切。”让人喜爱的人,总会如此,心智成熟,懂得为人处世,内心却有颗童心,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表现得像小孩子。成人可以保持一颗童心,非常难得。我希望自己也能保持好那颗童心,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保持一颗透亮干净的心,保持一个爱哭爱笑的状态,保持容易满足物质需求,追求快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