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清朝绝对很有趣》读后感_900字

《清朝绝对很有趣》读后感900字

给三星似乎有点不厚道,但是给四星绝对不值得。

作为爱看书的自己,给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推荐书时,最爱引用以装B的一句话就是“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当然自己心中也认为,读书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间跨越时空的交流。可惜若以此为衡量标准,本书未能达到。

除了自己也看不下去的专业文献之外,“书”可以大致分两类,一种是作者倾注心血、可以被反复阅读甚至研究的“作品”,另一种则只是堆砌出文字、仅供翻阅一次的“读物”。而本书前面讲李鸿章时,重点放在了整个清朝“落后就要挨打”上面,把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李中堂的“卖国贼”形象,还原为了壮士断腕般去止损的、“独木难支”的执行者角色。可是后面中法战争时,又是前线的黑旗军刘永福和老将冯子材打得好、朝廷上投降主义的李鸿章要卖国,最后“不败而败”的“主流”观点上,如此前后矛盾,让人不禁怀疑这整本书到底是作者亲自撰写的,还是仅仅列出了章节题目,然后四处搜罗而来的内容?

倒不是吹毛求疵,而是细节反映了作者的心血。如果是靠搜罗堆砌素材,那本书的价值不问可知;如果是因为侧重点不同而故意把正反双方脸谱化…那看来作者的水平也不过如此了。更何况你不是给小学生编历史教材,要求黑白分明,这种笔法也未免太不信任读者的水平了。

当然好的方面也有,本书说来并没有大肆宣扬戏说野史,在一些有争议的地方也是以得到公认的主流结论为主,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从结构上说,内容过于零散,尤其非要按照帝王、后妃、宗室、大臣…等类别来写,可是写帝王的时候难免提到其后妃,说大臣的时候又必然涉及有能力夺嫡的宗室…不说一锅粥,但是难免让读者感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有点儿乱。

至于一些细节,倒没准儿体现了作者的“严谨”:清朝皇帝一般一帝一号,所以大众更习惯称康熙、乾隆,而非玄烨、弘历,至于历史上何时才登基开始有此称呼,一般不去深究。而雍正的阿其那、塞斯黑兄弟,也惯于以八阿哥、九阿哥称之,而作者执意要写其原名,以至于后面咸丰的兄弟“鬼子六”的名字“奕  ”都没字了,不用说也太影响阅读体验了。

所以,读这本号称很有趣的书,真的并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