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迹》读后感800字
“我是商洛的一棵草木,一块石头……”
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贾平凹的大部分作品都闪烁着富含哲理的火花,而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有情致和个性。他的文章既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不炫耀,不张扬。于字里行间清晰可见。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我们读者介绍及实践。
冬天里,雪下着,星星点点,车在关中平原上跑两个钟头,像进了三月的梨花园里似的,旅人们就会把头伸出来,用手去接那雪花儿取乐。柏油路是不见白的,水淋淋的有点滑,车悠悠乎乎,快得像是在水皮子上漂;麦田里雪驻了一鸡爪子厚,一动不动露在雪上的麦苗尖儿,越发地绿得深。
棣花并不是个县城,也不是个区镇,仅仅是个十六个小队的大队而已。它装在一个山的盆盆里,盆一半是河,一半是塬,村庄分散,却极规律,组成三二三队形,河边的一片呈带状,东是东街村,西是西街村,中是正街,一条街道又向两边延伸,西可通雷家坡,东可通石板沟,出现一个弓形,而长坪公路就从塬上通过,正好是弓上弦。面对西街村的河对面山上,有一奇景,人称“松中藏月”,那月,并不是月,是山峰,两边高,中间低,宛若一柄下弦月,而月内长满青松,尽一搂粗细,棵棵并排,距离相等,可以从树缝看出山峰低洼线和山那边的云天。而东街村前,却是一个大场,北是两座大庙,南是戏楼,青条石砌起,雕木翘檐,戏台高地二丈,场面不大,音响效果极好。就在东西二街靠近正街的交界处,各从塬根流出一泉,称为“二龙戏珠”,其水冬不枯,夏不溢,甘甜清冽,供全棣花人吃、喝、洗、涮。
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而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
他的丰富生活及文化内容,使得他的文章折射出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