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斯蒂芬·霍金传》读后感_3500字

《斯蒂芬·霍金传》读后感3500字

身残志坚,心存信念,就一定可以战胜命运,创造人生辉煌

要养成读完每本书都能写感想的习惯,我坚持、我骄傲!

《斯蒂芬.霍金传》(作者:欧楚荣)这是一本中国人写的外国人传记,避免国人读外国语法不适应,避免翻译晦涩难懂。虽然涉及物理学高深概念,但本书通过举例、类比等方法让语言通俗易懂,值得一读。

本书前半部分介绍了霍金的主要人生经历,阐述了一代“宇宙之王”的传奇人生;后半部分重点讲述霍金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描绘出一幅璀璨的宇宙之景。在品读霍金人生经历,了解霍金学术成就的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霍金那永不服输的高傲姿态,那是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心志。

读完本书,有以下收获:

一、了解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一位物理学家之一霍金1-75岁的生平和丰硕成果。

1.特别使命

冥冥中也许他肩负特别使用,他出生日子颇具神秘气息,在伽利略死后300年的同一天1942年1月8日诞生在英国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毕业于牛津大学。也许万能的上帝让他传承天文学家伽利略对宇宙的研究精神,也许有更强大的外星人促使这样一个生命诞生来发现他们、联系上他们。

2.不一样的人生

霍金从小与普通的孩子不一样,笨拙、动作不协调、经常摔跤。这些特征是渐冻证的表现,他的基因从一出生就烙上了ALS的烙印。在他21岁的时候ALS病发作了,医生断言他只能活2年。从此他开始了柱着拐杖的生活,发生的一切给了他沉重打击,消沉、酗酒,学习上也不用去。不过他大学期间,他从未勤奋学习过,平均一天的学习时间就1小时。这么说,不是在诱导大家不努力学习,我们首先没有霍金聪明的大脑,也没有上帝给负他的特别使命,因此普通人想要人生有一些作为,必须奋斗,比常人付出更多才有收获。

两年的期限过了,他还是活得好好的,获得这份意外之喜后,霍金认为他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所有的生命都是顽强的,只要坚定信念活下去,就一定可以战胜命运。人有时候,活着,需要勇气。他一改以前消沉态度,以积极的心志迎接生命。

又一些年以后,他失语了,全身瘫痪,只有三根手指头和眼周肌肉能动。从此,他一生禁锢在轮椅上,而且必须有人全方面照顾才能生存,借助一套专门了电子设备与人交流和学术研究。

虽然身体被禁锢了,但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利用强大的大脑一遍又一遍的演算复杂的方程式,直到成立。

3.丰硕成果

首先物理方面,霍金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获得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

其次霍金还是跨界的多才多艺的能人。

他是一个演讲家,曾经到多个国家、大学演讲;

他还是一名作者,代表作品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我的简史》。

他还是一名影视演员,出演过《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等纪录片,出演了美国《生活大爆炸》电视剧21集。

还是音乐创作者。

二、了解一些物理、宇宙方面的概念

恒星坍缩、黑洞、奇点、裸奇点、事件视界、虫洞、四维空间、平行世界,看完本书后,这些概念将不再陌生。

三、了解一些警示

1.人类应避免与外星人接触,避免在“黑暗森林法则”下拥有更高智慧的外星人把人类给灭了。

2.200年内地球将会毁灭,人类只能移民外星。当不同星种为了竞争有限的适合生命的星球资源,也许有比人类更智慧(像人类一样自私、暴力)的星种在觊觎地球资源。因此不要主要向不明生命透露我们的位置。

3.人工智能是导致人类终结的元凶。霍金表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继续发展,这种重大技术的灾难将会威胁到人类的发展和生存。“在未来100年内,结合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将会变得比人类更聪明。届时,我们需要确保计算机与我们的目标相一致,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技术不断增强的力量和我们使用技术的智慧之间的赛跑。

四、霍金精彩语录及相关概念

1.面对随时都会到来的死亡威胁,那种感觉很不好受,但是他依然在进行科学研究。两年的期限过了,他还是活得好好的,获得这份意外之喜后,霍金认为他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所有的生命都是顽强的,只要坚定信念活下去,就一定可以战胜命运。

2.身患绝症并不可怕,只要心中存有希望,下一个打破医生预言的,也许就是你让公众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了解科学,尊重科学,相信科学,使科学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根深蒂固的效果。,

3.但是霍金也提醒世人,理论物理学家不应该被这样轻视。虽然计算机成为研究的得力助手,也让世人接触到了丰富的知识,取得了人类难以达到的高度,但是,再高端的科研成果,甚至是机器人,也是由科学家创造出来,并且进行操作的。计算机也只是科研的助手,人类的大脑才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4.面对身体的残障,霍金选择了精神上的坚强。也许霍金本身就是一个传奇,霍金的命运是灰色的,但他却活出了五彩缤纷的人生。

在现代的广义相对论中,“黑洞”是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天体,如果想要让地球变成一个黑洞,那么需要把地球压缩成一颗豌豆那么大才可以。

5.黑洞有一个边界,叫作事件视界。任何靠近黑洞边界的物质都会被黑洞吸收进去;而这些被吸收吞噬的物质却无法逃脱出来,即使光线也不例外。因此,黑洞获得了一个并不优雅的外号:“太空中最自私的怪物。

6.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在于描述物质之间引力的相互作用,它包含两个基本原理:等效原理(惯性力场和引力场的动力学效应是局部不可分辨的,即可以假设引力和惯性力是等效的)和广义相对性原理(所有的物理定律在任何参考系当中都取相同的形式)。根据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和理论,爱因斯坦提出,由一维时间和三维空间所组成的四维当中,在这局部的惯性系之内不存在引力,而在任意的参考系内则存在引力。引力引起时空的弯曲,时空的弯曲结构和强度则取决于物质能量和动量的密度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分布,反过来,时空的弯曲结构决定了物体的运动轨道。基于广义相对论,引力是时空弯曲的一种结果和效应,而决定曲率的则是物质的质量。也就是说,相同体积的物质,质量越大,那么这一物质边界所导致的时空曲率就越大。一个有质量的物质在时空当中运动,在特定环境之下,这一物质加速运动能够使曲率产生变化,并且以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以光的速度传播能量,这种传播现象就被称为“引力波”。

7.霍金说:“在经典理论中,黑洞不会放过任何东西,量子理论允许能量和信息逃离黑洞。”这就是二者的矛盾之处。很多年里,霍金一直证明各种假设和推测来解释这一自相矛盾的说法,但是一直没有结果,以至于“问题的正确解释仍然是一个谜”。

8.霍金认为,宇宙是一个无边界、没有奇点的闭合系统,它处在一个膨胀、收缩,再膨胀、再收缩的无限循环当中。

狭义相对论当中,光速是恒定不变的,所以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如果接近光速,就会产生时间变慢的钟慢效应;如果等同于光速,就会产生时间静止的钟停效应;如果超过光速,则会产生时间倒流的钟倒效应。

9.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时间的起点源自于宇宙爆炸的奇点;而经典时空观则表示,时间是在物体及其运动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时间是物质存在的“持续”属性,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属性。

10.在物理学当中,这些比分子、原子还有小的时间孔隙被称为“量子泡沫”,而我们周围的虫洞就存在于这些“量子泡沫”当中。

“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人类当前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保护和珍惜地球,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友好和谐相处,否则,我们终将成为致使自己毁灭的元凶。

11.在霍金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导致人类的终结。

12.奇点在宇宙学当中也称作“奇异点”,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奇点产生于宇宙之初,也是时间空间无限曲率的一点。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