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革新》读后感2200字
如果说中国历史是一出游戏,那大宋王朝必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氪金玩家,实力不济,拿钱续命。可在易中天视角下分明是一个别样的景象。
宋文明是一个极为兼容的复合体,或者相当和谐的矛盾体。仅以词而言,便豪放与婉约并存,典雅与俚俗兼有。展示于瓷器,是既有流光溢彩如均窑,又有含蓄莹润如汝窑。表现在舌尖,则既有美食,又能品茶。难怪他们的城市既是田园的,又是市井的;既有勾栏瓦舍,又有数不清的书店,以及可以清修的寺院和高耸入云的宝塔。宋,大雅大俗。
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务,开明的管理,使大宋成为当时世界的海洋贸易大国。
实际上,宋代知识界远非人们普遍想象的那样迂腐,统治集团更是历朝历代中最有商业头脑的。正如我们将要不断讲到的,这个由军阀建立的王朝并不崇尚武力。相反,它的皇帝相信无论边境的和平,还是国内的稳定,都可以花钱购买,通过买卖来达成。而且,只要能够花钱买,能像生意那样谈的,也都不是问题。
两宋,其实是很富庶的。富庶与科学技术有关,也与商品经济有关。实际上也正是市场的需求导致了大规模商品化农业生产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改良。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结果是农业和手工业都开始专业化。比如遂州(今四川省遂宁市)的冰糖、兴化(今福建省莆田市)的荔枝和苏州的丝绸,在当时就最负盛名。这样的名特产当然绝不仅仅只是本地人消费和享用,甚至恰恰相反。比如福建的荔枝,在开花季节便被商家交付定金买断,成熟之后再全部运走销往日本、韩国和印度。本地人虽然吃不到,却种植甚多。全国性的大市场也应运而生,控制着局面的则是商会或商行。商行是同业组织,一种业务叫一行,也叫行业,从京城到州县都有。行会中的商户叫行户,首领叫行老,内部语言叫行话。作为民间组织,他们垄断当地市场,有权为外来商品定价,也提供从进货、销售到结算的一条龙服务。
有行,有纲,有邮传,还有浩荡的船队和车队,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就建立起来了。这是两宋经济的大动脉,昼夜不停地为王朝输送着新鲜血液和营养。可以说,帝国的完整和政权的稳固,已经不仅靠军事力量和行政手段,实际上也靠商业网络来维持。这在中国历史上可是第一次。
始料未及的是,货币却成了问题。
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
唐人发明印刷术,有可能是从印章得到的灵感。实际上雕版就是大印章,只不过印章是石头或金属的,刻的字和使用的次数都少。然而这一灵感带来的变化,却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它对于文化和经济的影响,都是革命性的。首先是知识的获得、思想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都变得比以前更方便、更容易、更快捷,因为雕版印刷的书籍可以批量生产。量多则价低,也易得,博览群书完全可能。附带产生的文化成果是:书籍从此有了排版和装订技术,也有了规范的汉字——宋体字,它甚至使用至今。其次是出版业的诞生。
将政府特许的经营权,甚至出家人的身份凭证都当作有价证券来炒,是只有商业社会才会发生的事,两宋便恰恰是这样的社会。一个足以说明问题的统计数字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国家财政收入中,农业税和工商税的比例是三七开:农业税只占三成,工商税则占到七成。
两宋商人的地位,也是历朝历代最高的。商人不得骑马坐轿穿丝绸,商人子孙不得参加科举出任官员的规定,在宋代统统不再执行。就连一个开肉铺的屠户,只要生意做得好,也能被尊为“大官人”。没错,社会风气如此,并由不得鲁提辖。
宋,确实是商业的。农村不抑兼并,城市不设宵禁,发展海外贸易,善待民营经济,同时鼓励文化创新和科技进步,这些政策和策略让大宋迅速地富了起来。据统计,从太宗至道三年(997)到仁宗皇祐元年(1049),短短半个世纪,帝国的财政收入居然翻了六倍,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谓不惊人。
实际上赵宋军改的最大弊端,就是把军人变得萎靡不振不像样子。从此,当兵不再是光荣的事,先秦的血性和汉唐的雄风荡然无存。好在两宋的文臣还多少有点风骨。到明清之后,皇权进一步加强,军政两界便都只剩下了奴性。军队是保家卫国的力量,也是一个民族魂魄所系。军队强悍,则民族雄健;军队绵软,则民族孱弱。两宋文化柔媚雅致到一副娘娘腔,原因之一就在这里。因此,赵宋官家的重文轻武,就不仅是自毁长城,也是民族精神的自宫。
宋,为什么不能重振汉唐雄风?简单而直接的原因是没有足够而像样的骑兵。可惜,宋没有这个优势,因为没有牧场。西北和东北牧场在安史之乱以后就不属于中原王朝,华北牧场又被石敬瑭出卖,河套地区则归了西夏。于是,马成了稀缺资源。
大宋的国家财政,是靠大陆农业和海洋工贸两大支柱来支撑的;王朝的稳定,也不仅由军事力量和行政手段,还要靠商业网络来维持。但是,无论大规模商品化的农业生产,还是外贸和水运,都要靠南方;而南方的财富和产品运到长安、洛阳,在北宋已是成本高到不可操作。何况帝国需要重点防范的入侵者,已经由西北的突厥和回鹘、西南的吐蕃,变成了东北的契丹和女真。因此,重心势必东移。东移之后的发展,则是政治中心北上,北京成为元明清三代帝都;经济中心南下,江南熟,天下足。开封,成为历史的转折点。北宋的皇帝也只好死守开封了。
正如强大的外部压力,逼出了依法治国的政治文明和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无法承受的经济压力,以及难以释怀的民族屈辱,也会逼出不得不进行的改革。
就这样充满矛盾性的王朝在异族林立,政权对立的咄咄逼人的环境下存在了300多年,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