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_800字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读后感800字

这几年颇看了些西人所著以人类、世界为题的简史、通史。此类作品多半是欧美中心论的调调,强调欧洲在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优点是视角宏大、笔法轻快、颇有趣味,缺点是要到角角落落里搜寻才能看到只鳞片爪对亚洲文明的描述,国人阅读难免隐隐“郁闷。

早些年的国内史学界,类似作品较少,老牌学者要不就是就某一史料写些杂谈趣事,要不就是深奥的不得了的训诂。境况发生转变大概是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之后,这部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大概可以和当年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相提并论,很多人惊奇的发现,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很多中青年学者于此之后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从较宏观的角度,用百姓爱读能懂的语言书写历史。


林新浩的这套丛书,虽然名字有点卡哇伊,但绝对是通史级的著述,这样的作品,体现了今日学人强烈的文化自信,有了这个时代,才有了博学的林新浩,才会有这么有趣的历史书。

中国有“述而不作”的史学传统,讲究春秋笔法。不过林新浩在书中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对于事件、人物诸多点评,中间夹杂着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心灵鸡汤,味道颇鲜香。事实上,只要受过中等教育,对于中国历史应该都不会陌生,但熟悉的原材料,炒出新鲜的菜色,还是颇值得品尝的。

当然,机智的林新浩还是在作品中介绍了不少有趣的知识点。比如,陈寅恪先生考证,华佗可能并不真实存在,这个名字是印度“药神”的音译;比如顾恺之的作品为什么今天看起来平平无奇,却能被尊为画圣?比如《伤寒杂病论》原著并没有流传下来,今天看到的这本书是后人托张仲景之名整理出来的版本。

书中也有横向和西方的对照,比如介绍苏美尔文明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而埃及的象形文字也比甲骨文要早。看中国通史,角落里有些对西方的介绍,那种隐隐的郁闷便“消散”了,哈哈。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