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读后感1400字
1.结构性思考是个普遍应该具有的能力,尤其是管理者要以整体结构视角看待企业、为提升整个组织的管理效率为己任,通过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性转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汇报工作说结果,检讨工作说流程,请示工作说方案。因为在商务沟通中时间比较紧迫,所以一定先说结果后说原因更有效率。商务会谈或PPT报告需达到的程度,如果有时间,就把报告详细看一遍,如果没有时间,只看报告的标题就好了。
3.逻辑是思维的加工阶段,加工阶段之前还有更重要的一个阶段是理解阶段。
4.结构思考力是指以结构的视角从多个侧面全面而清晰的、强调“先总后分”的分析实物的一种方法。思考过程是别人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常常很难被人察觉,因此也难以学习。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5.有理由支撑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6.结构化接收信息的三个步骤,强调无论思考和表达时做到先总后分、先框架后细节、先重要后次要、先结果后原因。
第一步、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找到支持结论的理由,多问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层层递进的分析问题,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问问题,最后得到最核心的原因。
第二步、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并画出结构图,不再做人云亦云的菜鸟。
第三步、一句话概括出所有。
7. 戴上白帽子看都有哪些事实?当讨论问题时,大家都戴同一个颜色的帽子,这样就能保证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一样的,其中白帽子代表的是信息、事实和数字。
8.确认目标前先设定好场景:一定要特别明确这个场景是什么,而且越明确越好,因为为了的目标、主题和结构得会受到它的影响。场景越具体内容才能更准确。
9.包装主题时候要把握的三个基本原则:简单、准确、利益(从对方角度出发)
10.运用选题矩阵找出最优的主题,这不是教你变身标题党,而想强调任何一次的表达都应该有为其目标服务的结论,而如果这个结论简单,准确又能从对方利益角度出发成功的吸引对方,那么你的表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11设计序言,让表达更吸引人。换句话书,要搭建一个共同的沟通平台,然后才开始后面的表达,这种方式就是接下来要分享的序言的讲故事结构,它是一种可以快速抓住对方并吸引对人的开场方式,完善序言的基本要素,方法SCQA。
12.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的两个步骤,第一,表达会非常吸引人,因为说的内容都是对方关系的问题,第二,表达一定非常有说服力,因为对方关系的问题已经被一个一个解答了。
13.设想问题,从对方角度出发的新模式。这一步的我们要尽量放下自己对问题的认知,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接收到信息以后会有哪些问题。转变一对方需求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案例:羊和猪无法换位思考
14.要明白:信息传达着和信息接受者的关注点往往差异很大。回答时需要旧瓶装新药。
15.上下结合——两种方式不可分
当目标特别明确的时候,自上而下回答做分解;当目标不明确,比如年底写工作总结的时候,选择自下而上。
16.清晰的罗列要点叫归纳,有针对性说服叫演绎
17.演绎的结构,我们熟悉的三段式,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演绎论证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而且演绎的提出对逻辑学的发展可以说迈出关键的一部,创造了一推理形式研究为核心对象的形式逻辑。
18.常见式演绎真的很常见。因为它相当于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让做三个方面来有力支撑结论,比较适用于问题解决、专题汇报、方案推介等方面
19.寻找规律。分类符合人类思考的习惯,让隐形经验显性化,人类大脑有自动滴将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的事物进行归类组织的能力。MECE原则。
20.归纳的方式,按照时间、结构、重要性顺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