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占有还是存在》读后感_1700字

《占有还是存在》读后感1700字

占有还是存在

弗洛姆是我比较喜欢的精神分析师和人本主义哲学家,看过他的好几本书,从爱的艺术到健全的社会再到占有还是存在,他谆谆不倦的在告诉人们什么是一个真正健全的社会,什么样的人是一个真正拥有健全性格的人,爱是什么。虽然比较理论化,但是也并非不可以去实践。现仅就本书写几点读后感。

占有从词性来说是一个动词,我占有一本书或者我占有一间房子,它强调的是一种拥有感。占有虽是动词但其背后的意义却是消极被动的。当我看见一个装帧完美的书籍我就想占有它,于是我有了这样的欲望,只有我占有了它我的欲望才能平息,然而我所平息的只是这一次的占有欲望,只要再出现一个装帧更精美的书籍我仍然会想要去占有它,这是源自于人类的本性。我们总是想要去占有东西,从日常小物到我们的爱人再到金钱,因为它们会给我们以安全感,只有当我知道我占有金钱的时候我才是安全的,只有当我知道我占有了我的爱人时我才是幸福的。所以,我们表面上是主动的去行为,然而却经常沦为被占有物和被占有者的奴隶,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关系很常见,比如我们以为我们在占有手机,实际上我们常常被手机所占有,我们以为我们在占有服装,实际上我们常常被服装所占有。占有在现代社会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消费主义的盛起。我们用金钱来占有一切能够占有的东西,并且这种欲望永不停歇,因为总会有更好的东西会刺激我们的欲望,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可以被统称为“消费人”,当然,这并不是个人的过错,因为很多时候激起我们欲望的是商家和广告,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经济制度和追求经济发展的原因。正如弗洛姆所说,我们在消费的时候以为我们是有自主权的在购买东西,然而实际上我们早就被商家所洗脑,不是我们的欲望催生了商品,而是商品诱发了我们的购买欲望,任何一个优秀的产品开发人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对待亲密关系也是如此,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爱人,我们想要去占有他们,支配他们,改变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到安全,顺心,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对待孩子就好像孩子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物品一样,丈夫对待妻子就像她是其购买的一件商品一样(妻子同样也会出现这种状态),因为我们想要占有他们,所以才会出现冲突,纠纷,嫉妒,沮丧,焦虑。

存在则是一种状态。西方有存在主义哲学,东方佛学中则有临在一说,我认为它们强调的都是存在本身。同样的一本装帧完美的书籍,我喜欢它,于是我翻看它,看完后我学习到了里面的知识,了解了其内容,然后我继续让它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我可以购买它,也可以不购买,我并不执着于一定要将它占有。我也并不是我的衣服,我的车子,我的房子,我的职位,我的工作,我的价值不是由它们所定义,我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可能这些话听起来散发着资本主义时代催生的个人主义的味道,然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极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需要通过占有来彰显我们的身份。对于我们的孩子和爱人也是如此。一个健康的关系的前提是不以占有和支配为目标。我爱我的孩子,所以我要让他以他自己的方式成长和生活,当然,这并不是让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在强调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他的潜能,指引他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而不是绑架他的情感,控制他的思想,压抑他的本性。当我们爱一个人时,我们希望他能够以他最真的自我来生活和存在,我们不需要通过占有他的肉体来寻求安全感,而一个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必然是彼此促进了双方的存在。

以上是我对于占有和存在的一些个人想法。而大师弗洛姆则从宗教角度,社会角度,心理角度分别分析了占有和存在的内涵。他指出,占有必然会催生人的囤积症,而存在会让人去行动,去改变,去创造。他同时指出,占有这种病态心理是源自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归根结底则是社会制度的缘故。他最后指出一些方法来试图指导人类从占有走向存在。我特别同意他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在人类未来的路上真正能够起到拯救作用的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人类灭亡的速度,更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消费和占有的欲望。也许人类救赎之路应该依托于社会科学,从哲学角度来分析我们生存的现状,以停止无谓的消费和豪取强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