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的诅咒》读后感900字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
我想,不论年岁再怎样增长,心中的那个秘密乐园也始终不会忘记。那是我开心的所在,梦开始的地方,仍想时时能回去看看。于是,东野圭吾写下本书,它便是通往东野乐园的地图。
“看了这部作品,也许很多人在想,东野圭吾是不是远离本格推理?其实完全不是,不是不想写本格了,是不能写了,才是事实。”为什么本格推理不能写了,因为它已经不再符合现在的世界。东野杀死了天下一,暂别了本格,在诅咒里,解放了本格的诅咒,又复活了天下一,他舍弃不了本格,忘不掉本格,不敢面对自己最爱的本格而选择了封印,但是解开封印的也是他,他将本格永远保留在了心里,成为自己无比怀念的最后乐土。
“真实性,现代性,社会性是小说的三大支柱,若非如此,将难以在今后的推理小说界生存。诡计和凶手消失之类的题材已经过时了。”虽然这么说着,东野最后还是拿起了名侦探守则,看着自己写的那些诡计的本格小说,书中夹杂着一朵花,花名为“勿忘我”。他的心里比谁都明白,自己最爱的是什么?
想起过去跟书友讨论过本格推理的准确定义,那时候我还不能特别正确的把握,可是读完这本书,我想我真的理解了。
本格推理的简单在于模式化、类型化,在于它从来不必负担过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它不必以揭露社会丑恶和现实问题为目标,不必以唤醒沉睡大众为己任。有的本格推理确实在结尾蜻蜓点水一般揭露一下人性的丑恶,然而在经历过一段酣畅淋漓的解谜之后,谁还会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对人性这种大而无形的主题上呢?对于热爱思考的作家和读者来说,解谜带来的是无上的乐趣,这不是一般的悬疑小说所能够比拟的。
对于耽乐于本格的秘密花园的人来说,高科技和走访排查神马的都是浮云,本格才是快乐的源泉。
这是东野的情怀,而我本以为它会和《名侦探的守则》一样,令我忍俊不禁,相反,它挺厚重,叫我也想起了自己当初的梦想,经过的努力,深夜码字的彷徨,最终放弃的无奈,而如今下定决心要重拾了。这个想法在心里酝酿了很长时间,真正下定决心,是这半年的坚持读书,越读书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正是那种回到最初的状态,我才明白,自己根本就没勇气再往前走一步。
也应有泪酬知己,岂恐无颜对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