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心》读后感_1700字

《心》读后感1700字

第一次读夏目漱石是小学,不必说,那时也并未读出什么来。自从学了日语,夏目漱石更成了在耳边听的要磨出茧子般的四个音节。

去年七月,好友文文回学校,我们短暂的见了一面,她送了我她工作的西西弗书店里一本夏目漱石的书《坊ちゃん》。八月,沿海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因为一时疏忽,我生病了,没了生龙活虎的劲头,百无聊赖翻开了床头那本书。一口气读完整本书,像今天一样看完《心》。今天看《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天有人提到要写一篇日语论文:从《心》理解利己主义。我就想看看这篇有多利己

两本书完全是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是都很有趣(并非指喜剧特有的有趣)

整本书前半部分就是在卖关子。机缘巧合,我和总是一脸忧郁的先生越走越近,先生的言语之间透露出一股深深的忧愁,看破人生但又有着十分物质的一面,不屑与世人相处又时时贬低自我的态度让我着实百思不得其解。而我也在与先生的交往中面临着人生的重大变故。最后,在我父亲去世的时节,我收到了先生寄来的一封信,那封信有多厚呢?半本书那么厚。因为后半本书就是在一一解开前面让我困惑的先生的过往之谜。

这个世上,我只知道一个女人,那就是我的妻子,其他女子都不会使我动心。妻子也认定我是天下唯一的男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天生应该是最幸福的一对。

先生对妻子,也就是年少时的小姐,那份爱毋庸置疑。但是经历了K君的事,那份爱却也变得沉重起来。无法与心爱之人坦诚相待,这种痛苦折磨了先生许多年。如果说,不肯告诉小姐过往事情的原委,其实质是利己主义的话,那么不利己,才算是真正的爱吗?我不这么觉得。小姐知道一切后,两人之间就真的不会有隔阂,真的可以毫无芥蒂白头偕老吗?我不这么觉得。这道题。无解。本应该是一对幸福的璧人,却注定有着不完美的结局。

K君的故事固然令人叹息,但是我想为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的先生开脱。

先生一开始也是单纯的少年郎,思想单纯天真,一心想着故乡的种种好。直到被最信任的人背叛。少年自此变得敏感多疑。在想要远离叔叔这种人的过程中逐渐走向了和叔叔相同的卑鄙的路。但这并不能说是他的错。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彼时的先生父母双亡,无人可依靠,实在经不起再一次的背叛与欺骗。这段经历更让寂寞在先生心里扎了根。日本的文学作品就是,字里行间透露着那股子说不出来的压抑,对万物无常而怀有的一种悲凉心境,学名叫物哀。

能够爱别人的人,不爱别人不行的人,然而当别人要投入自己怀抱时,又不能张开双臂去拥抱对方的人——便是先生。

在日日与小姐的相处中,他体会到了爱的甜蜜,却又无时无刻不被内心的伤痕所折磨,提醒自己,不要轻易相信,不要轻易爱,但他内心最深处比任何人都渴望爱。所有跟夫人的对话他要揣摩,夫人和小姐的行动,他要分析。于是,这份本该说出来的爱一拖再拖,先生那时的表现,让我想起五月天一首歌《有些事现在不做永远都不会做了》。

但他毕竟还是孩子,他内心的柔软在对待K君时的一些细小动作中可见一斑。他并非是冷漠到毫无人性。

我赶忙从火盆上收回胳膊,将火盆往K那边稍微推了推。

先生这一动作,其实也展现出了他内心柔软的一面,并不完全冷漠。

我认为他对K君的帮助,其实也是自己内心深处想要获得自我救赎的一种外在的表现,他想通过对K君的帮助来实现自我的解脱。可是K君不曾经历过先生先前所经历过的绝望,更无从体会那种不敢相信不敢爱的纠结心绪。故而向自己的好友——先生袒露了对小姐的心迹。先生早已被嫉妒冲昏头脑,他不曾料到自己一心帮助的,看起来无欲无求的K君竟然先自己一步将爱说了出来。他内心的痛苦再次放大,扭曲。

先生害怕失去,他想握住那份爱。却不想对爱的自私让他永远处于无声的自责之中,一日不得安宁。

毫无疑问,正是我的个性促使我走向了烦闷、苦恼的深渊。请你务必记住这一点。

在给我的信中,先生终于勇敢的面对过去,剖析了自己,不用再遮掩,但这一份自由的代价却是要靠生命换取。

可我又觉得选择这样带着秘密离去,留下妻子,这才是最大的自私。

为什么长大以后人都会变得复杂。电影《小王子》里有这样一句台词:

你什么时候才能忘了你孩子时期的事情

永远不。

希望自己不忘初心,不被世界所改变。至少不是一见到钱,就从正人君子变成悲哀小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