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修订版)》读后感1400字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威廉寡言(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035859/
在没有成吉思汗之前,蒙古只是一个活跃于贝加尔湖东南,肯特山脉之间的几个小部族。他们以血族关系维持着原始的部族关系,以血脉关系建立权力基础,以血脉关系分配资源包括繁衍后代的权力,血族关系凌驾于任何社会关系之上。
他们南邻干燥戈壁,北接广袤的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世隔绝。他们要面对的对手主要是极为严酷的气候、部族间的斗争劫掠、为了生存而必须战胜的森林野兽,如果去掉天与人的因素,剩下的就是为了果腹要捕杀的猎物,遇到极端处境,范围会扩大到对其他部族的劫掠。其他民族视蒙古人为野兽,但在战略战术上蒙古人完全把其他民族当围猎野兽,用自然世界的规则对待人,在征战过程中采取的战术、战略完全出于他们的生产关系积累的经验,可以说这是他们劫掠的本能。
成吉思汗如果仅仅战胜了其他几个部族,统一蒙古部落,这也没什么,在游牧地区这样的首领会有很多,他们劫掠资源,称霸一方。但成吉思汗不是,他输出的扩张劫掠惊醒了整个世界。 成吉思汗对部族的影响不在于最终达到统一,而是革新了制度,奠基了可复制的扩张模式,把他们生产关系扩展到全世界。那么成吉思汗做了什么呢?
第一、由于家族处境边缘,所以在成吉思汗身上血族的影响很少,他更多依靠的是可以信赖、有能力的伙伴,而不是家族血缘关系。这让成吉思汗的处境中削弱了血族关系的影响,也可以说是革新了社会组织的驱动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和动员社会力量的过程中不局限于血族关系。这一特性引生了后面废除“黑白骨系”,指派忠臣的伙伴担任要职等一系列行为,这是一个部族能扩大组织能力的关键。
第二、扩大统合能力和规范组织能力,在一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他蔑视草原伦理等级关系,对地位高于自己的任何权威都感到恼怒,可以说是无畏的个性决定了很多事,但他又知道利益最大化。为了彻底改变部族间进攻和反击,结盟和分裂,臣服和反叛的循环情形。他接受被征服者的氏族成员加入自己部族,通过收养联姻使得他们成为一家人。在征服塔塔尔人不落后,为了收编数以千计的遗族,制定了以十人为单元的军事建制,编制成百户、千户、万户,开始扩大组织。
第三、革新劫掠组织方式,改进利益分配原则。劫掠所得战利品由一人控制,杀完敌人再由成吉思汗进行重新分配,并且捐躯士兵的家人也可以分得一部分。这一举措使得更多底层支持他,愿意为他效忠,成吉思汗也获得了更集中的权力,可以说这是古代版的“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土地”。与之相比血族(贵族)关系主导的部落非常不得人心,成吉思汗后期的扩张也变成了人民的战争,蒙古变成毡墙民的代号,以致后来吸纳更多的游牧民族加入。
第四、设立“三河之源”为蒙古部落的故土,对外封闭他获得“长生天”力量的神圣之地,这样把信仰物化成神圣领地,让部族有了归属。
完成组织革新建制,设立精神领地,订制法律后,蒙古部族变成了“毡墙民”,而再也不是一些散乱的部族。这样扩展的成吉思汗在蒙古族内部已经很难匹敌了,等战胜其他两个首领后,成吉思汗统治了南部隔壁到北部冻土带,从东部小兴安岭到西部阿尔泰山脉的一切。随着组织的扩大,制定法律,平息内部权力斗争,为了得到更多的资源,他已经准备将自己的生产关系和组织形态通过马蹄声扩展向世界,而不是停在已得的领地。
不管蒙古人最终为何走向没落,以多种历史因素走向统治的黄昏,成吉思汗无疑都是一代枭雄,一个改革与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