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_3500字

《疯狂人类进化史》读后感3500字

用通俗的语言、有趣的比喻讲进化论,对错与否暂且不表,毕竟进化论本身还存在很多争议。书中的一些追根溯源、抽丝剥茧的推理,倒是蕴含辩证思维的哲理。比如讨论各地区人类肤色的差异,从黑色素的多少、到黑色素的颗粒大小,再到维生素D、叶酸、酪氨酸的合成,最后到性选择,原因反转又反转,最终仍然留有悬念,只能得出这样一句警世恒言:“我们应该抛弃对单一理论的偏好,那在物理学和其他学科中或许可以,但在生物进化领域,特别是人体进化方面看起来困难重重,对于极度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综合的理论解释。”

作者自己简单总结了人类进化史,言简意赅,可以作为全书的梳理:

追溯这一切的根源,竟然全部得益于数百万年前的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得人类具备了长途奔跑能力,为了散发奔跑产生的过多热量,人类脱去了满身毛发,露出了光滑的皮肤,显示了不同的肤色。我们通过狩猎获得了更多的营养,进化出了更大的脑袋,但这却给女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育困境。她们为了解决抚养后代的问题,不得不发展出隐蔽排卵和持续发情的策略,从而留住男人和她们组建家庭,然后通过不断的博弈,出现了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社会,但最重要的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正是这一婚配制度,为人类文明的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录一些书中提到的有趣的进化事实:

>> 叉腰可以使身体看起来更加宽阔,显得更有威慑力。以前的宣传画上,指引人民奋勇向前的伟人大多叉着腰,后来这种习惯得以纠正。现代领导人已经很少叉腰了,那样显得太具攻击性。但如果不叉腰,空空的双手应该放在哪儿好呢?以前是背在身后,彻底袒露胸部和腹部,而胸部和腹部正是最容易受到致命攻击的部位,所以双手背在身后足以表明情况尽在掌握之中,是权威与自信的双重展示。把双手交叉放在小腹前,是自我保护的意思,因而显得非常低调内敛。

>> 直立行走使得人类对食盐的需求量比其他动物更多。没有哪种动物像人类这样离不开食盐。食盐虽然在维持细胞渗透压、血压和消化道的酸碱度等诸多方面有重要作用,但这对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人类会提出特殊要求,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体内的盐分随汗水流失,大量的盐分丢失,就需要大量的盐分补充,这是长期奔跑的结果。另一个因素是,人类脑脊液每天更新三四次,相当于一两瓶啤酒的容量,因此需要不断补充盐分才能维持有效的脑脊液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大脑与脊髓免受直立行走的巨大冲击,否则极易走成脑震荡。

>> 玩不起长时间长距离的奔跑,是野生动物的一大通病。在保存与散失热量方面,所有动物都面临两难选择:脂肪一方面是重要的热量来源,另一方面,燃烧脂肪时产生的多余热量又必须及时散发掉,如何正确处理热量产生和散发之间的平衡,将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任何极端的做法都会面临死亡的威胁。

>> 人类脱毛是为了在追捕猎物时有效散热,这就是“散热理论”,因为散热的目的是为了狩猎,又称“狩猎假说”。其他动物皮肤的主要任务是保暖,而人类皮肤的主要任务是散热。

>> 总体而言,人类体毛的整体脱落和局部保留都是对环境的适应,或者是男女博弈的结果。脱去体毛的人类发生了巨大的连锁变化,裸露的皮肤散热效果极佳,直立行走的潜能得以充分展现,长途奔跑使得捕猎效率空前提高,人类因此可以吃到更多的肉食,营养水平大为改善,为人体的深入进化打下了基础。所以,人类脱去毛发远不只是流出更多汗水那么简单,那是继直立行走之后最重要的多米诺骨牌。

>> 不同地区的人种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基本相等,区别在于黑色素颗粒含量不同。黑种人皮肤中的黑色素颗粒又大又多,比白种人多了40多倍,这些大粒黑色素遍布于各层表皮细胞内,且不易消除。黄种人和白种人皮肤中的黑色素颗粒较小,易被分解,仅存的不易分解的黑色素只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内,外表就不是那么黑。而黑色素颗粒的大小、多少由基因决定,这是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肤色的生物学原因。

>> 非要寻找制约肤色的因素,恐怕既不是维生素D也不是叶酸,而是合成黑色素的主要原料酪氨酸,这种氨基酸无法从阳光中获取,只能从食物中得到。摄入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越多,得到的酪氨酸就越多,才有可能合成更多的黑色素。原来皮肤变黑也需要本钱。原始人类在炎热的非洲,很容易通过采集和狩猎得到丰富的蛋白质,他们有资格变黑。而远离赤道的地区气候阴冷潮湿,导致食物匮乏,好不容易得到的酪氨酸多被用作其他营养途径,不能拿来合成黑色素,他们的皮肤只能白一些了。也就是说,因为营养水平上不去,才不得不变白。

>> 越是复杂的问题,性选择理论解释起来反而越是简单,原因只有一条:有人喜欢。有钱难买人喜欢,这就是性选择理论的强悍所在。

>> 以受精卵为起点,人类大脑从无到有到极度复杂化,已是一个可以研究的过程。卵子受精后大约12天出现神经元。一个月后,简单的大脑已经形成。第二个月,大脑出现快速生长,比其他所有器官都更快。第三个月是决定细胞神经元数量的关键时期,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神经元都在不断分裂,在这段时间提供充足的营养,大脑将会得到更好的发育,所以,孕妇的早期营养保障非常重要。

接下来,神经元继续不断增生并分布到恰当的位置,像洋葱一样层层堆积起来,一共会堆起六层,到胎儿9个月时,一个完整的大脑已基本装配就绪。这么大的脑袋,对母亲已经形成了威胁,余下的生长要移到体外进行。

在出生后的两个半月直到两岁之间,婴儿的大脑再次迅速增大,这一时期是神经元形成连接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婴儿接受大量外界知识的时间。新世界的各种声光信号一拥而至,婴儿神经连接同步爆发,速度是如此之快,仅仅唱一支儿歌的时间,他们的大脑已经长出十几万个连接。半年之内,小家伙的大脑要增大一倍以容纳新增的神经连接。接下来几年,脑袋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大概到5岁时,已非常接近成年大脑了。而他们的身体远远没有跟上大脑发育的速度,使得小孩看起来都是大头娃娃。这是聪明的发育策略,他们选择首先发育至关重要的大脑,以便拥有更长的学习时间,为掌握更多生存技能打下基础。至于身体迟些发育,并不是大不了的事情,因为大多数事情都可以由父母代为完成。

>> 令人吃惊的是,人的大脑几乎不会完全停止发育,就算是20岁以后的成年人,只要不停止用脑,还会有新的神经元和神经连接持续生成,且不同的刺激可以引发不同的大脑生长方式。事实证明,大脑存在高度可塑性,反复练习确实可以提高某方面的能力,这也是人类巨大潜力的源泉。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不停地从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直到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 梳理一下嘴唇进化的脉络吧!婴儿丰满的嘴唇是针对女性大乳房的独特设计,如果不是女人又大又圆的乳房,婴儿就不需要丰满鲜红的嘴唇;如果婴儿没有那样的嘴唇,女人就无法通过幼态持续保留那样的嘴唇。所以,红润的嘴唇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简单性状,而是直立行走推倒的另一张重要的多米诺骨牌,背后的隐蔽排卵是强大动力。

>> 可以看出,从乳房到嘴唇,从腰到臀,女人一直在不断打造性信号陷阱,为的就是捕获更多的男人,从而保证隐蔽排卵策略的顺利实施。

>> 人类基本遵守动物的婚配原则,并受到相同因素的制约,也没有超越自然选择的掌控,这就是不同地区实行不同婚配制度的原因,都是受到当地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影响的结果。

>> 是生育方式决定了婚配制度,而不是婚配制度决定了生育方式。或者说,是濒临灭绝而采用一夫一妻制,而非一夫一妻制导致灭绝。这是理解一夫一妻制的重要逻辑,人类面临的生育困境与南美绒猴非常相似,因而也必须采取相似的婚配制度,否则将无法成功养活后代。这些才是构成一夫一妻制的进化基础。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