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走进名家 重温经典)》读后感1100字
[cp]#80多年前茅盾先生的《子夜》为何至今依然让人读后心潮起伏、揪心的紧张?#
经典之作,之所以能够穿透时空,经得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品读,历久而弥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能够抓住读者的心、抓住读者跳动的脉搏!让读者始终围绕着作者预设的故事情节去为主人公的命运而紧张焦虑着。
我在读《子夜》时,一颗心就始终为主人公吴荪甫的命运而悬着!这个人有智谋、有决断、有魄力,也有不可避免的刚愎自用、唯我独尊,肯定不是一个完美的男人!
但是,我非常欣赏他的一点是,这个人很有干事创业的决心和手腕,在1930年战事频发的年代里,依然不放弃实业救国的决心,依然想有一番大的作为!
这样的人,值得读者为其命运而忧心。可是生在那个时代,就有那个时代特有的不幸,百业凋敝、人心浮躁,交易所里不停地上演着一幕幕买空卖空的好戏,金融资本在竭力绞杀工商业资本,挖墙脚、美人计,轮番上演、好戏连台,各种各样的人、各色各样的嘴脸,都被作者刻画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读来不禁让人叹为观止,80多年前的公债交易所里,那种紧张、焦虑,竟然被作者形象的搬到了纸上、写到了书里,而且穷形尽相,一个个人都刻画地纤毫毕现。不管你有没有参与过,也不管读者会不会玩股票,反正读到书里面那些场面的时候,都能感受到紧张刺激!
这就是作者笔端的功力!
也是经典之作的穿透力!
一部80年多前的作品,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读出一股硝烟四起的味道,不得不让人佩服不已。交易所里,机关算尽,空头与多头奋力搏杀,把读者的那颗心吊到了嗓子眼里;关键时刻,友军调转枪头、反戈一击,我方阵脚马上溃败,一泻千里,兵败如山倒,一切身外之物,一瞬间就改名换姓,成了他人囊中之物了!
多么痛的一刻啊!多么难忘的一刻啊!
人上之人,瞬间变成了穷光蛋、无家可归了!自尽用的手枪也解决不了问题,一切财物都已属于他人,主人公还能坚持得下去吗?他还有勇气活着吗?我作为读者,几次都差一点读不下去了,实在是紧张到不忍卒读啊!
他是有能力的人,然而又是不幸的人,生在一个剑戟丛生的险恶环境里,只有足够强大,或许才能免于被吃掉;否则都难逃厄运,主人公吴荪甫,就是这样一个最终也难以逃避彻底失败之命运的不幸者。
他曾经意气风发,然而也逃不掉被绞杀的恶运,有其个人的原因,也有那个时代的罪责,更是很多推波助澜的罪恶之手,生生的扼住了他的咽喉,所以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失败啊!
读了,真是让人扼腕叹息,止不住的颤抖呢!命运啊命运,谁能令你改写其不幸啊?
这样的人,现在或许还有很多吧,谁能救救他啊?[/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