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读后感_2200字

《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读后感2200字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理论清晰,逻辑严密,作者引用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和材料,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全书基本上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维来展开的,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链条。书中唯一让我觉得不大满意的地方就是在“怎么办”,即提对策方面,过于理论化、碎片化,感觉针对性也不是特别强。所以,在这里,我想顺着作者研究的思路和成果,也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第一部分,是什么?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最早是世界银行于2006年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作者的话来讲就是一种可归纳、需注重的统计现象。我的理解就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实践中可能会遇上的问题。怎么看待“中等收入陷阱”呢?两个维度:一是世界的局。这是发达国家给后来的追赶者们所布的一个局,陷入这个局中的发展中国家会长期地处于经济发展停滞中,典型者如南美洲的巴西、委内瑞拉等。二是中国的坎。这中国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坎,跨过去了海阔天空,陷进去则永世沉沦。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认清它、解析它,最终战胜它。
第二部分,为什么?这里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成功者的经验和失败者的教训。首先,是成功者的故事。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得益于学徒制、市场投资机制、专利保护等一系列催生工业技术更新改造的资本主义制度,以领先世界的技术成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同样靠着技术进行超越的国家还有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源地)、美国(信息工业革命发源地);日本、以色列,作为后起之秀的共同特色是重视人才和创新,依靠先进的教育理念培育本土人才,大力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培育本土技术优势,最终成功实现跨越;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被称之为“亚洲四小龙”,走的是开放的道路,中国香港是以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发展起来的,新加坡靠的是金融业和国际物流业的开放,韩国、中国台湾靠的则是科技企业的开放。简单总结下,先进者的经验中,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先进的制度设计和科技水平了吧。
其次是失败者的教训。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主要原因民粹主义基础上的福利赶超,基本逻辑链条是经济初步发展导致贫富收入差距扩大,为保住执政地位,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实行高福利制度,即所谓福利赶超,带来财政收支失衡,最终各种经济、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政治开始动荡,经济彻底陷入停滞,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对于“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来讲,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外资依赖性强,而国内的金融市场又过度开放,完全暴露在国际资本的爪牙之下,缺乏一定的自保能力,最终被国际资本进行大抽血,从而一蹶不振,彻底沦入“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部分,怎么办?在提对策之前,我们得先认清自己,当前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扩大、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技术储备不足、能源与生态约束、人口增长乏力、国际环境趋于复杂化等诸多方面,作者引进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就好比两只“老虎”在赛跑,一只叫“改革”,另外一只叫“社会矛盾”,当“改革”跑赢“社会矛盾”,那我们迎来的将是光明前景,反之,将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那么,怎么办呢?作者开出的“药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药也算是对症。但就是在开方的时候,理论多、对策少,只给“药方”,不给“用法用量”,让我读起来找不到门路,总感觉没把事情说透。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顺着作者的思路,结合我的阅读和思考,也尝试着自己开一个“药方”。
为了开好“药方”,我参考了厉以宁先生的文章《论“中等收入陷阱”》,文章中将“中等收入陷阱”一分为三,并分别开“药方”:一是发展的制度陷阱,以深化改革治之;二是社会危机陷阱,包括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增加等,以社会管理创新治之;三是技术陷阱,以技术和资本市场创新治之。我想,厉以宁先生的三个“子药方”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即深化改革,这针对的是国内层面,此外,再辅以一剂“扩大开放”专门针对国际层面,则我的“药方”成矣。
深化改革,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及生态等几个方面。在政治方面,即是上层建筑的深化改革,推动形成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管理、市场经济、财税体制、财富分配等各项制度,以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在经济层面,包括在实体经济方面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掌握核心竞争力,也包括在虚拟经济方面,推动金融系统改革,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社会方面,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化解社会突出矛盾,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在生态方面,打好生态污染防治攻坚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扩大开放,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前者讲的是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朋友圈”,拓宽中国发展的国际平台;后者讲的是抵制美国的金融霸权,提升金融防御能力,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保住我们现有的财富。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忽视国内各种矛盾的累积,如收入差距、房地产泡沫、金融危机等,也不能轻视国际上的严峻形势,如贸易战争、地缘政治等,只有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才能真正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
世界的局,中国的坎,未来中国的道路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的,一起加油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