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红》读后感1000字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我的名字叫红》
生命中总是一个巧合接着一个巧合,我迷信这样的随机性,哪怕我因此过的不太光鲜亮丽,因为那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大都是掌控者,他们需要把握住每一个规律,这给他们安全感,同时也遮蔽了他们的眼睛。
我的名字叫黑。
读到这本书其实充满了偶然性,那个星期它刚好在特价区,我毫不犹豫就买了。对土耳其这个神秘的国度没有丝毫了解,但奥尔罕帕穆克的名字可能早就在我的脑中氤氲。前几天看了纪录片《伊斯坦布尔的猫》,这让我对这个城市更加的向往,它的色彩永远那么的明丽,那里的生活好像总是显得不那么乏味,那里的人对待猫咪和其他生灵总是那么和善,好像它们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的主人,这或许源自深远的历史根基,或许承袭虔诚的宗教信仰的关系,或许只是它不断增加的神秘感给予我的好奇心…好吧,就当我在呓语!
回到这本书上,最让我惊喜的就是帕慕克的叙述方式,他给每一个章节安排不同的人物角色,从他们不同的视角出发,描写了爱情、艺术、谋杀、宗教等等不同的主题。这样写的好处就是不用局限于一个主角,然后用一个上帝视角写每个人的内心感受,显得不那么突兀,然而这就需要不断的切换,难度很大,但我觉得写起来一定充满快感。
读起来也是。有些时候,帕慕克甚至不用一个人去展开他的冒险,而是一个死后的灵魂,一枚硬币,一种颜色,一位很有性格的死神…尤其当我读到那枚威尼斯金币穿越无数个城市,历经无数的冒险,经过无数人的手和一个人的屁眼,那些人的神态、贪婪,悲惨,从一枚金币口中讲出来,真是格外的生动有趣……
蝴蝶、鹳鸟、橄榄,凶手就在这三个人之中,他杀了可怜的镀金师高雅先生,而后又杀害了你们的姨夫,动机很复杂,但里面隐含了传统画法的消逝的命运,以透视法为主导的欧洲画派大行其道,那是一种可以为自己画肖像,可以把苏丹陛下画的和骆驼一样大小,可以不去按照真主安拉眼里的世界描绘。这就是你们的命运,所有的伊斯坦布尔的细密画家,你们终将失去自己的传统,背离自己的信仰,融入这个世界的流行趋势。
如果你们的灵魂在上空徘徊,看到现在这个自拍时代,不知你们会做何感想,你们这些老派的伊斯兰教徒,看到这些不遗余力地留下自己的肖像的人,是否会替他们祈祷,祈求安拉的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