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觉梦录·袁世凯卷(全集)》读后感1800字
本书虽是人物传记,却不似老学究般的呆滞文风。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语调轻松,行文易懂。一些文献和诗词的引用都很精到,画龙点睛之笔。把袁世凯的生平事迹娶一幅古画一般徐徐展开,娓娓道来。全面而又细致的给予读者袁世凯其人别开生面的印象。
近人对于袁世凯已经很难能有正确的认识。简单的“袁大头”三字就已经展现了现代人对于其人历史功绩的鄙夷和人物生平认知的浅陋。
个人觉得,袁世凯与曹操的发迹生平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袁世凯把“宁愿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箴言贯彻的不够彻底而已。袁世凯确有宰辅度量,却乏帝王权术!还是他对自己临终评价的那句话很是中肯“恨只恨我,读书时少,历世时多”同样的乱世枭雄,他与曹孟德之间,确是治世才学高低立现。然而袁世凯形式上对内却统一了中国,而曹操天纵英才却无奈三分天下。这也是形势比人强!
袁世凯其人,做匡扶乱世之臣,他做不了曾涤生,因为他克制不了自己的野心;他做不了曹孟德,因为他好谋无断又不够狠。至此,落了个不上不下。好人不好,坏人不坏,能人不能的境况。着实尴尬。如果不是在这个华夏几千年不遇的尴尬历史节点上,袁世凯不至于如此“四不像”!民国的民主就如出笼的野狗一般,逮谁咬谁。而后的政治又是人为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袁大总统,冤啊!
创建民国,开创共和。袁世凯才是真正的缔造者,功绩首屈一指!彼时,孙大炮空谈误国,黄兴屡战屡败,宋教仁志大才疏…没兵没权,没一个能成气候的。
只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清帝退位,就势取之。此时,民主共和还只是中高级新派知识分子的“游戏”,受众虽与日俱增,终究还是小派思想。舆论尚未开放,敢说的不多,敢干的更少。不然黄兴也不至于屡战屡败了……此时取代爱新觉罗称帝,舆论上满清无药可救、还了汉家天下;思想上几千年帝制深入人心,民心上朝代更迭早已是见怪不怪;实力上俯仰华夏莫有能与之争锋;地域上京畿直隶已是经营多年、根深蒂固;天时地利人和的事你不做。非要等到把民主共和养起来了,才想到动手。无奈却被“反杀”。这件事上不得不说袁世凯的公心终究是大大的多于私心的。他以为民主共和能救中国,大力支持、尽力配合。最后行不通了。才孤注一掷要君主立宪。无奈时人不解、部下不悦、革命党不愿。终究功亏一篑。看看后来的蒋介石和做皇帝有什么区别?还传位与儿子,不就是家天下的“蒋姓王国”嘛!
开放报禁、党禁。袁世凯是深深地低估了在没有相应的法制监督之下把“舆论”这头猛兽放出笼子是多么的可怕。现代国家玩不转的尚比比皆是。意识到问题了却少了雷霆手段。自然处处被动,被形势拖垮。笔杆子打败了他的百万雄兵。也打碎了他的强权治国梦。
袁世凯的历史地位足够的特殊,足够的有争议。个人觉得袁世凯这位政治强人能够让满清平稳交权已经是名垂千古的功绩。不然那个内忧外患的中国还能经受住历朝历代政权更迭的战争荼毒,那可是亡国灭种的危难!
在那个乱世的中国,袁大总统一柱擎天。扶大厦于将倾!不然中国真的是要回到春秋战国的诸侯混战的时代了,说是五代十国的乱象都是客气的了。岂不是几十人称帝几十人称王。一个一战小日本就如此猖狂。更别说而后的二战,以及几十年的东亚帝国主义的权益真空期。中国这块大肥肉还能不被霍霍殆尽。形式上统一的中国抗战就打了八年之久还是走了运。军阀混战的中国可就彻底凉凉了。别忘了一点,我们的名族意识觉醒才是刚刚百十年的事!在那个年代,谈民族可不行。老乡见老乡才是正题!
历史是向前推进的。在这个关键时刻,袁世凯使了最大一把劲。把中国好歹往大国之路上推进了一大步!他身上有曹孟德治世能臣、乱世枭雄的俯仰之姿;有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苦苦支撑;有唐宗宋祖开朝立国的创业之艰;无奈却又落个崇祯、光绪晚期帝王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没有袁世凯就没有政权相对平稳过渡的民国。没有袁世凯就没有后来蒋介石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没有袁世凯,可以说中国起码也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袁世凯,真英雄也!无奈满清灭亡以来国家太乱、百家之言也太多、变更的政权也都不待见他。公本心向天下。却最终只落个“倒行逆施,为一己之私,妄图称帝”的大军阀头子历史形象。
悲哉,惜哉,痛哉!
究其一生,是非对错。还是他的铁杆“迷弟”杨度老爷子的挽联写的有水平——
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此言。
千秋功过,留于后人评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