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三大师传》读后感_2700字

《三大师传》读后感2700字

大师都是引领人类整体向前迈步的跨越者,时空在大师眼里没有界限。能够接触到大师的点滴,万幸之矣。人的成长就是探入未知世界,不断幻想、不断妥协又继续坚持的过程。在大师的指引下外观世界各种反应状态,内视找寻灵魂的新大陆,我们都会向上、向前,变深切、变彻底。总之,无论哪位大师引路,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生活,都会深析自己的灵魂,都会塑造自己的世界。只要与自己喜相逢,悲喜也定从容,无论世界是微笑相对还是皮鞭招待,反正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们或许都是一群需要忽略生活表皮而及时行乐的凡人吧。


巴尔扎克——“黑又硬”的幻梦者

巴尔扎克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拿破仑对这个世界的不断征战,影响了他成长的最初岁月甚至他的一生。

彼时的法国,处在一个变化剧烈的时代,道德、金钱、土地、法律、等级,几百年来一直都限定在固定的界限之内的所有一切都被渗透或淹没,从未经历过的变动的时代,让巴尔扎克意识到“一切价值都相对”的道理。

● 拿破仑用剑开创的未能完成的事业,他要用笔予以完成,在笔下创造一个由他操控的世界。

● 他像将军挑选和训练士兵一样,压缩、凝练人物,把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挤在一起,经过筛选,把非本质的东西留下,压榨出每一种人物里最纯净的部分,再把这些分散的个体在炙热的熔炉里重塑,他把世界的多样予以简化以便统治。

● 他的人物永远是最典型的存在,是一部分人类的概括,他的世界比现实更为贫乏,却又比现实更加紧凑,笔下的人物都是提炼出来的成品。

巴尔扎克是激情的偏执狂,刺激他的,是人的干劲,是彼此之间进行的杀气腾腾和自我摧残的斗争,所有的干劲都指向一个目的——有意识的人生意志。至于这个干劲是善是恶,是卓有成效还是纯属浪费都无所谓,只要足够强烈,只需要足够强烈。因为强烈的意志是人的秉性,成功与荣誉只由偶然,他赋予意志一种越过精神进入物质产生作用的力量,感受意志为人生的原则和世界的信条。

巴尔扎克是被现实世界驱赶的人,所以他创造一个属于他为他所控制的世界,他沉湎于自己的作品,忘却自己,深信自己的幻梦,他的幻觉在自我欺骗的边缘疯狂试探,他的人生就是充满干劲充满激情地沉溺于他所创造的人物的享受。

巴尔扎克是一个拥有“超级记忆宫殿”的艺术天才。他把自己幽闭在静室中,他对现实世界几乎不感兴趣,他不研究、不实验、不观察,但是所有的人物他只消看上一眼,就比和他们一同生活多年的人更加了解,他匆匆扫过一眼的东西就全部了然于胸,他甚至知道他根本没有见过的东西,他凭借本能的直觉,随时能从大脑这个硬盘中轻松读取已知或未知的一切。

天才是随时随地能把他的思想转化为行动的人,但是非常伟大的天才并不是不断发展这种活力,不然他就和上帝过于相似。

巴尔扎克,最终还是上帝与疯子并发,在这个还是很世俗的现实世界里过分塑造自己的世界而崩溃破碎。


狄更斯——田园里猥琐的邻家大叔

无论当时抑或今天,世人皆欢喜狄更斯,因为谁都想要快乐和美。

● 狄更斯是两个时代之间英国传统文学的最高表达,他的作品最为内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和时代相吻合,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并不饥饿,更不贪婪,只想谨慎的消化。

● 艺术若想讨人喜欢,就不得用狂野的波动扰乱人心,大家不要疾风暴雨,只想被温柔的抚摩和轻轻的挠痒,他们喜欢坐在舒服的壁炉边,阅读像茶一样温暖人心的书籍,他们只想要冷热合适的激情,想要规规矩矩的漫步。

● 狄更斯,把人生最平庸乏味的散文化为诗歌,让平淡的世界焕发趣味,用温和的笔改变了世界。

狄更斯是一个对时代满意的人,他心里没有悲愤地激情,没有想要和世界抗衡的意志,他是一个虔诚的敬畏上帝的人。巴尔扎克的主人公贪婪成性,醉心于夺取掌控权势的欲念;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极度匮乏,却个个透过一切谦卑表现出对命运的倨傲,要超越世界要成为救世主。他们的人物全部都通向永无止境。而狄更斯的人物真正的谦虚、谨慎,他们的理想是市侩的,在其中,充满着浪漫情调,充满着诗意。他用尘世的目光发现和捕捉小小的人性。

狄更斯的世界是市民简朴的世界,他把朴素的人用幽默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救出来。他的幽默无处不在,他用荒诞解除过分紧张的焦急,用嘲讽的弦外音化解过分强烈的感伤,他的幽默是和解,是协调。这个幽默缺少欲念,不会忘乎所以,不会放纵自己,不会自我燃烧。他的幽默是中庸的,它只让人舒服,不会让人痛苦。

有的人创造暴力,有的人创造宁静,狄更斯把世界一个寂静的瞬间写成诗歌,它就是蔚蓝色的天空中,飘着三三两两几朵的闲散白云,让心灵经历一次次危机和震撼后再次归来,在疲惫不堪之后,得到满足的欢乐,这是永恒不变的追求。


陀思妥耶夫斯基——真·病态灵魂的电锯肢解狂魔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着卡拉马佐夫式的人生渴求,追求的是站在高塔上,俯身下望甚远的乐趣。

只有接近真正的人性本质,才能接近他,谁若对自己知之甚多,也才能对他知道的更多,在进入他灵魂的深渊之前,必须闯过自己灵魂的深渊,从自己灵魂沉睡中醒来。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他永远都在和天使争斗,命运从不让他心里踏实,从不让他怠惰。命运每把他抛高一次,就会让他跌进更深的深渊,让他领会极乐和绝望的全部尺度。一个普通的人,在命运的高处筋骨酥软,在命运的深渊粉身碎骨,而他于苦难之中滋生出对苦难的爱。

● 在跟王尔德的对比可见,陀思妥耶夫斯基命运的意义在于受苦越多越是幸福的认识到世界苦难的意义和必要性,每一个打在他身上的霹雳他都把它们变成溶化心灵的火焰,让他达到心醉神迷(神经质般的癫痫)的状态。惩罚和考验对他都是帮助,使人屈膝跪倒的让他昂首挺胸。他的幸福不是欢快的情绪,是心神不宁的危险;他的痛苦不是沉闷窒息的恐惧,是一种妖魔似的没有苦涩的清朗的欢笑。

● 世界没有在狂欢极乐和彻底毁灭这两个极端之间毁灭,反而大大张开,这是他在丈量幸福与苦难的一切平常尺度之外自行设定的。他揣着病态的灵魂两个极端之间强用力地生活,不断加强对放纵的热爱,破坏自己、毁灭自己、重塑自己,在无限使用复活币的疯狂残忍之中看清世界的本真。

在他之前,感情的矛盾对立从无如此类似地大大撕开。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彻底的露骨现实主义者,他用灵活的语言肢解病态的灵魂,其他伟大的作品对灵魂柔软亲切,提出解救的办法,但只提供认知。他的灵魂世界里没有简单的感情,没有不可分割的元素,一切都是混杂物,是中间状态。

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位艺术家是最完美的矛盾的产物,艺术中最伟大的二元论者,也许也是人类中最伟大的二元论者。

正如王小波先生所言,人活在世上,快乐和痛苦本来就分不清,所以只求它货真价实。只要能真实的握在手里,做更自己的自己,就不算辜负这个六根未净的世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