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狡猾的情感:为何愤怒、嫉妒、偏见让我们的决策更理性》读后感_1100字

《狡猾的情感:为何愤怒、嫉妒、偏见让我们的决策更理性》读后感1100字

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有人会说的两句话:“不要感情用事,冲动是魔鬼;凡事三思而后行。”情感和理性到底是怎样的一对关系,这本书让我颠覆了情感与非理性的传统认知。
书的封面赫然印着8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联合力荐,阵容强大,前所未有,《怪诞行为学》作者丹•艾瑞、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妙趣横生博弈论》作者巴里•奈尔伯夫等推荐。可见此书好评如潮,含金量之高。
而作者埃亚尔•温特(Eyal Winter),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及主任,获德国联邦政府颁发的2011年洪堡奖,温特教授分别于1983年和1989年分获得希伯来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和博弈论博士学位,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可见,作者也非同一般,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本书构架清晰、科学,又妙趣横生。全书五大部分,分别从论愤怒与承诺、论信任与慷慨、论爱与性、论乐观、悲观与群体行为、论理性、情感与基因。从大标题而言,“情感”一直是贯穿的主题,而23章节的小标题从细节出发,不但很吸引人的眼球,而且引人入胜,欲罢不能。比如:我们为何会爱上虐待我们的人、蜜蜂为何自杀、我们为何如此消极、论傲慢与谦逊等。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愤怒、爱、侮辱等情感都是非理性的,但埃亚尔•温特解释了为何这些情感其实非常理性,且实现了重要功能。这些功能往往能促进我们每个人最切身的利益。
这是一部令人深省、令人好奇,却令人信服的著作。情感对我们的决策有何影响?对我们有弊还是有利?在社会场合中有何作用?集体情绪是怎么形成的?是什么样的进化机制让我们成了既会思考又会情绪化的生物?本书对这些观点进行了解答,温特作为一名博弈论学者和行为经济学家,带着同理心和同情心,记述了情感和理性,情感其实是可以促进理性行为的,这本书读起来津津有味,随手翻看到哪一页,都可以找到有意思的内容。
整本书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却不失严谨。作者结合了近年来重要的社会和个人行为研究及其对经济行为的意义,见解深刻地说明了较为传统的理性分析何以仍然是论述的重要一部分,但绝不可止于此。本书让社会内容回归到社会科学领域,《狡猾的情感》对支配我们抉择的许多因素提出了客观理性的见解,让我们知道,在其帮助下,通过内在的理性基础来理解我们自己的情感。书中引用了大量精彩的研究和个人轶事,生动有趣,见解独到。
事实上,我们的内在情感和理性系统只是一线之隔,其界线错综复杂。在许多情况下,情感的存在让我们得以做出迅速而近乎机械的决定,但在其他情况下,尤其是涉及重大问题时,我们的情感往往与理性的思考背道而驰。只有情感与理性机制紧密合作,才能做出识明智深、令人满意的决定。
愿我们都有多情善思的优势,又非万事寄望于思之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