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运营人》第002期:再看社交》读后感_3500字

《《运营人》第002期:再看社交》读后感3500字

摘抄笔记:

《1》对自身产品的理解

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家的产品定位是什么,能解决用户什么样的需求,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自家产品,自家产品在行业里地位如何,商业模式又是什么样的。自家产品将来又有哪些发展方向。

《2》对所运营的用户的理解

需要理解的用户的内容:用户的基本属性,例如年龄、性别、所在的地域、所用的机型,用户的文化程度、上网习惯、对内容的偏好。

如何快速了解用户?

1、用户基本画像

有的时候用研部门那里会有,找到一份要过来看看,这是最简单高效的办法;

2、基础数据

从后台看数据,可以先看个大概,具体的数据会随着运营节奏的深入会逐渐了解。数据是上帝的手谕,通过数据可以洞悉用户。

3、用户访谈

用户访谈的前期是接触用户,刚开始的时候,你并不知道真实的用户在哪。

《3》产品现有数据现状

刚接手一个产品时,产品目前的日活是多少,转化率是多少,总用户是多少。这是第一步的数据。接下来是看运营上的数据,就拿push来说,需要看的是,每天下发多少条push?每条push下发时间是什么时候?每条push都是什么样的内容?点击率是多少?下发量是多少?点击用户是多少?

《4》运营的核心KPI和计算公式:目标

KPI计算公式是DAU=总用户*转化率。

点击用户=展示用户*转化率。

《5》竞品及其策略和数据

1、互联网工作类

《增长黑客》

《从零开始做运营》

《用户力:需求驱动的产品、运营和商业模式》

《大数据智能》

《机器学习》

《菜鸟也能做数据分析》

2、工作效率类

《向前一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暗时间》

《把时间当朋友》

《蕃茄工作法图解》

《自控力》

《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

《重塑工作》

《精力管理》

3、优秀企业运营类

《基业长青》

《一胜九败:优衣库风靡全球的秘密》

《一日放下成功》

《创业维艰》

《从0到1:开启未来商业的秘密》

《褚时健传》

1.新媒体内容的基础属性或呈现方式如何选择?是图文、纯图片、音频、段视频、长视频?还是互相搭配?

2.需要设定什么样的输出调性?是正经、吐槽、恶搞、逗比高校、文艺风、严肃评论、……

3.内容需要设定什么风格?有字号大小、字体、行段距、专题、页面导航……

4.内容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是自己写、还是用户来……

这样的产品抛开内容质量不谈,起码是持续的、规范的、风格鲜明的。

二、新媒体产品功能化,解决用户一定程度上的痛点

Papi酱的短视频,使用户看完之后感觉有趣,满足过程的快乐感;留几手的毒舌评分,把用户虐得死去活来,其他用户看着爽;罗辑思维每天语音播报,帮用户评书、选书……

你可能会问,很多新媒体输出不像药品、家用电器,能有什么功能?其实用户的无聊就是痛点,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是痛点,对娱乐八卦的好奇心是痛点……那么我们的新媒体能否给他们解决这些难题?或给予一定的思考引导?

比如一个公众号,只做广告营销的文章输出,那么它也解决了很多从业者学习的痛点;

比如一个职场类公众号,不仅输出职业规划、岗位工作心得、职场人士分享,还具备企业招聘、内推的功能,那么它也解决了大部分职场新人的痛点;

记住,用户不会因为购买品牌一件商品或者在你餐厅里吃一顿饭,就会关注你的平台。

三、用产品(内容)的创新/更新应对大众审美疲劳

不可否认,任何产品都会面对大众对他的审美疲劳,用户永远喜欢新的体验,但这种创新不是颠覆的,不是说两个人在一起久了要去寻找新的伴侣,不是说一个品牌久了要换个新的logo和名称。

这是在本质保持一致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周边的创新;在针对消费者需求、社会时间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增补替换。

新媒体也是一样,在持久的内容输出中,我们能否思考研发新的栏目、选题、专题报道等?

除此之外,能否在内容呈现、排版风格、首图尾图根据时间段不断的创新,就跟人的穿着一样,根据四季的温度变化,用不同的着装打扮来呈现自己。

四、产品营销,像做明星经纪人一样做新媒体运营

理论说得太多,不如举个例子:做产品运营就像是做明星经纪人。

假设你是某明星的经纪人,某明星是你经纪公司的针对青春女性的产品,甚至你给他安一个名号叫“国民男神”(产品及包装)。

在某明星还没有很大名气的时候,你是不是要让他在各种渠道增加曝光度?哪怕放出一些负面信息、正面信息、绯闻等(市场和渠道)。

曝光度增加,人气暴涨,越来越多人喜欢某明星,增加越来越多的粉丝(用户);

随着粉丝量的增加,想办法可以拍广告、开演唱会、拍电影拿更高的片酬、出专辑等赚更多的钱(变现)。

在某明星成长的过程里,你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粉丝转路人,粉丝转黑等(用户流失);

这时候你要思考某明星粉丝的来源渠道、地方、属性、狂热程度等,给用户分类,找到最忠实有能力的部分粉丝建立明星全球后援会、明星粉丝团、狂爱聂荣恒俱乐部,针对粉丝团有定期的福利、互动(用户/社群运营);

某明星拍了几年的古装武打片,粉丝们有些审美疲劳,让他试试拍现代武打喜剧片、仙侠片、魔幻片,甚至还可以出个唱片……(让产品的更新给粉丝新鲜体验感);

差不多的时候,客串一下舞台剧,和音乐领域的某天王合唱一曲,比如周杰伦和费玉清合作啦,比如街头的麻辣烫与街尾的隆江猪脚饭合作(商务合作);

一个健康的UGC生态一定需要平衡下述的利益关系:

● 用户(消费者)能第一时间获取他们需要的优质内容(解决饥饿)

● 内容提供方(生产者)能及时获得激励(供养),进而源源不断的提供优质内容

● 优质内容能够流动,并吸引更多的内容消费者、更多的注意力

● 运营及产品干预的核心是保证内容与用户的高度匹配,各取所需。

数据分析的流程应该是:

明确目的——拉取数据——处理数据——寻找异常点——得出结论——验证结论

明确目的:清楚并理解此次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寻找某地城市的流量锐减的原因,这个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你对业务逻辑/流程的理解,如果不了解的话,你所做的不是数据分析,顶多就是个数据整理的工作。而这就要求先确认分析维度,包括拉取什么数据、核心变量是什么、核心变量是否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否有其他需求上线?能否取到准确来源的数据?时间范围的数据是否出现数据问题?)

拉取数据: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动手从数据库里拉取相关数据,在拉取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能在数据库里处理的,就不要拉到excel中处理;语句是否完整:引号、分号、group by;条件限制是否准确:时间、平台、页面、类别、是否去重、是否清洗;语句逻辑是否正确;所取时间段数据是否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等等。

处理数据:保存拉取出来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保留相应的语句;掌握常用函数(Vlookup、sum、Average、if、If error);当你认为所需要做的事情特别繁琐时,找人问;或者将你的问题清楚表述,然后百度,你要相信,你所遇到的问题别人很有可能早就遇到过。

至于寻找异常点、得出结论这两步,则是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才能进行,而验证结论,则是需要从其他维度去验证一下结论的可靠性,我觉得找老大review是最简单最暴力的一种方式。

5、其他

A、如我们所知,对待数据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做任何决策都希望能够有数据作为支撑,同样有的人追求的是对人性的洞察,追求的是对未来的预见。在我的理解范围内,这两者本质上并没有直接对立的成分在,没必要将两者对立起来,我们唯一要关注的东西就是实现目的。在关注目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就会很清晰的明了,不管是数据流还是人性派,都只是手段,清楚目的所在,就不会轻易因为数据不好看就放弃某个决策,也不会固执坚持某个观点。

B、关于数据敏感:很多人在我面前说自己对数据敏感时,我每次都不以为意。因为我觉得数据敏感这个实际上是个伪概念,它更多的是一种(多接触数据之后的)结果,而非能力,尤其不是那种靠天赋的能力。如果非要说是一种能力,在我的理解范围内,我觉得数据敏感是一种建立在对业务足够理解的前提下,并且可以通过足够的训练获得的能力。没错,我想说的时候:不谈对业务的理解,只谈数据,我觉得这是在耍流氓。

C、数据的根本用途就是提供决策依据,减少不确定性。现在人们的决策,大多数是靠感觉,靠跟风,靠个人经验,只有很少部分是客观数据分析。数据,提供了一种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

让“我的首页”更懂我,降低“中心化”的权重,去除马太效应。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