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电视(《我们的四十年》原著)》读后感_800字

《电视(《我们的四十年》原著)》读后感800字

坐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百无聊赖,索性就把这篇的读后感写写吧。

生存和繁衍是人类的两大终极目标,而食欲和性欲则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两大驱动力。于是这部书里提到叔本华的一个观点:人类的一切行为是食欲和性欲的升华!所以,无论哪个时代,一切概莫能外。因为这是人的本能。

但,为实现这两大本能,每个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于是这个地球空间的角角落落,到时间的悠悠历史长河,人和人之间就有了一出出应接不暇的戏。

有些人,要为了获得挣扎活下去的资源而去不断奋斗求生存。有些人,则在获得丰富物质资料后开始去追求有品位的生活。所以,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生存状态下,就不会有一致的道德品位和处世准则。就算同一个人,随着生存状态的不同,自身的处世原则也会随之变化。

就像《电视》这部小说,把背景时间选择在了文革到改革开放这个风云激荡的历史时段里。透过讲述北京市井胡同里几家人的人生起伏来把人性的这两个部分端给我们看。

无论是冯都、肖战,还是西城、肖唯一等等,这里面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甚至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们看来甚至觉得有些不齿。读完这本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一直没能走出来,会在想,他们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有时可能一句话、一个举动就能打开的心结、就能解开的怨怎么就是硬拗着不说、不做?后来开始慢慢理解,我们每个人掌握的资源不同,对欲望的需求不同,甚至对道德的底线标准都不一,那在两大原始驱动力的推动下,自然会做出他认为的最合适的选择。

那些战争杀戮也罢,那些爱恨离合也罢,无非是食欲和性欲的升华罢了。

虽然没有对这部小说展开谈具体的观感,但至少是这本小说中提到的叔本华的这个观点让我看到并印象深刻了。于是,以此,是为本书的观感。

PS:这本书强行把2000年后的一些网络炒作事件强行按到肖役身上让我时时有跳戏的感觉。

PPS:对肖唯一最后莫名就跟着银行行长携巨款潜逃的安排很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冯都的孩子,不跟冯都结婚就要跟着行长潜逃吗?所以,算是自我放逐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